我的觀點是抑郁癥不是精神病只是精神痛苦(心里不適)城市現代化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高競爭的社會,很多人面臨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對青年人的心里健康是巨大挑戰。首先我想說的是不論是什么原因得的產后抑郁癥,都不是你傷害孩子的理由,也不是你逃避現實的借口,所以說用這種方式來傷害自己用生命換來的寶寶是愚昧無知和自私的,但是,我必須更認真的和大家產后抑郁癥必須引起產婦家人的足夠重視,盡可能的幫助和理解寶媽在生產后到寶寶一周歲,這段沒有日夜之分的辛苦日子,盡最大努力給予寶媽關懷與照顧,為什么這么說那,因為我在生二寶時就抑郁了,那么我就說說我是如何走出來的。
1、你身邊或者自己有抑郁癥或者潛在的抑郁癥嗎?國內大概有多少?
國內有無大概有多少,不作調查那有發言權。我身邊沒有,走南闖北沒遇見一個,小城里自己也沒有聽見一個傳說,自己因家庭生活條件的變故,一度抑郁沒有得癥,差點要了性命。還好,自己看到自己的危機時,在朋友的邦助下,到外地打拼一陣好了,抑郁是屬于死惱筋,總往壞處想像,聯想的結果。一根筋不會轉彎,而且想問題復雜化,總在自己的思維范疇之中…,…,
2、為什么感覺現在抑郁癥患者很多,尤其是女性?你身邊是否有患抑郁癥的人?
有個小姨,今年56歲,她姊妹都說她是抑郁癥,她沒有自殘行為,就是不能出去上班,整天在家里做做家務,讓她回自己家住,她也不愿意,天天在姊妹家輪流著住,最長的一次在姐姐家也住了兩年。現在跟八十多歲的老娘住一小房子里,小房子連個正經門也沒有,她老娘現在也不愿意跟她住,攆也攆不走,小姨曾經是兄弟姐妹里過的最好的那個,也是家里最小的那個。
結婚后家里的生意是各處開花,樓房、車、店鋪、花園、飯店都有,那時候可謂是風光無限,娘家媽離她比較近,幾乎天天在她家飯店,娘倆嘮嘮嗑,做點事情。隨著生意越做越多,小姨夫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一次失策把家里賠個精光不說,還帶全家躲外債跑外地去了,帶著小姨到處打工,孩子也轉學到外地去了,終究還是沒躲過去,還不起人家錢,三年前進勞改所了。
從那以后,小姨自己在外地孩子上學的附近找個活干著,干了沒有一年,就回來了,說啥也不出去了,說自己抑郁癥了,姐妹兄弟七個,哥哥弟弟家有嫂子弟妹是不可能讓她住的,養她的。她最小,大姐最大老了,地方不大沒她住的地,倆兒子都分出去住了,老了沒什么經濟能力,倆兒子養著,所以也不可能再養她了,二姐家住半年,三姐家住三月,四姐家住三月,就這三個姐家輪流住了一圈。
后來三姐家四姐家明里暗里都不歡迎她住了,三姐是老師有退休金,剛退了,四姐家做生意開店有錢人家,可是她只能常住二姐家,二姐是個清潔工,房子也是姊妹里面最差的,姊妹倆相處的倒很愉快,二姐工作回來,她和二姐一起說說笑笑做飯吃飯,倆女兒,生活檔次高著呢。一個工作輕松,一個大學快上完了,姐姐供妹妹上的,大女兒的生活檔次也是充滿金錢的味道,化妝品衣服自己的妹妹的,寵妹妹沒說的。
妹妹的大學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看圖就知道了。怎么會有抑郁癥患者覺得全世界都欠她的必須幫助她?更離譜她居然姊妹家輪流住,在別人家住的又不舒服自在,豈不是更加重病情,一個年齡大掃大街的姐姐養著比她年輕身體又高又壯的妹妹,這抑郁癥還真邪乎。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滿腦子想著怎么掙點錢,該怎么管孩子,做好家務,怎么會有抑郁的時間,
3、怎么感覺城市人有很多得抑郁癥的?
大家好!我的觀點是抑郁癥不是精神病只是精神痛苦(心里不適)城市現代化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高競爭的社會,很多人面臨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對青年人的心里健康是巨大挑戰。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任何人都會遇到挫折與困難,都會發生大量的心里刺激與心里矛盾,都會存在人生發展的各種問題,從而使他們處于心里緊張狀態,都需要做心里指導,
實際上,一個人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難免遇到種種不如意的事情,誰都可能遇到困難,產生苦悶和煩惱,當感到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難以擺脫心里困境的時候,就可能要去尋求心里咨詢的幫助了。一位哲人講過:一個聰明人,對于挫折、失敗或者不幸的事情,正真感到痛苦的時間只能有兩天,第一天是發生事情的當天,由于突如其來的變故,沒有心里準備,一時不能抑制,難免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