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對胡適頗為賞識,他在《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一文中稱贊胡適“舊學邃密”且“新知深沉”,因胡適介紹而請到的好教員,頗不少,,蔡元培對胡適頗為賞識,他在《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一文中稱贊胡適“舊學邃密”且“新知深沉”,因胡適介紹而請到的好教員,頗不少,所以,不應該把胡適當做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典型來研究蔡元培如何評價胡適,如何評價胡適及其貢獻。
蔡元培對胡適頗為賞識,他在《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一文中稱贊胡適“舊學邃密”且“新知深沉”,因胡適介紹而請到的好教員,頗不少。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學名洪骍,后改名適,字適之。籍貫安徽省績溪縣,生于江蘇省松江府川沙縣(今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英國翻譯家阿瑟·戴維·韋利:首先,他絕頂聰明,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聰明的六個人之一。同時,他天生異類,他的思考模式完全是歐洲式的。任何人只要跟他做幾分鐘的交談,就會心服口服。胡適不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他壓根兒就不具代表性。他既有別于魯迅、錢玄同等留日派,也不同于和他有相似經歷的蔣廷黻、丁文江、梅光迪等英美同學。當然,他與后者的共識更多。胡適是個天賦異稟的奇葩。所以,不應該把胡適當做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典型來研究
2、如何評價胡適及其貢獻?這個人給我的印象是,作品真多。在民國前后那個年代,胡適的文學素養和思想境界絕對是非常超前的,他超前的理念倒是一直在印證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形態在逐漸朝他的想法靠近,所以,我倒是建議喜歡文學和搞研究的人們,多少都去了解一下胡適先生,包括他被批判時期的那段經歷,無論是正面或者負面,都有值得借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