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守荊州的不二人選,一方面,諸葛亮在荊州有強大的人脈關系,諸葛亮的堂兄諸葛謹在東吳任職,諸葛亮本人和東吳高層也多有接觸,有諸葛亮,東吳幾乎無背盟的可能,既使要背盟,也會提早被諸葛亮察覺而采用政治手段平息,而關二爺對諸葛亮的話還是能聽進去一點,從劉備冊封關羽,關羽相當不滿意,而諸葛亮修書一封就解決問題可以看出來。
1、劉備如果讓諸葛亮鎮守荊州,荊州會丟嗎?大家有何看法?
荊州如果有諸葛亮在,不但不會丟失,有可能還會讓蜀漢在荊州有進一步發展。既然這是假設諸葛亮鎮守荊州,那不如從劉備入蜀,假設沒有調走諸葛亮和關羽,張飛和趙云,再加馬良隨后入蜀的假設算起,劉備入蜀,拿下益州,準備攻打漢中,孫權就來討荊州了,劉備回復孫權,等拿下涼州再說吧,孫權大怒。孫權于是派呂蒙帶領二萬人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其實,這蜀漢三郡之中,也是有“硬骨頭”的,比如零陵的郝普,吳軍一直沒攻下來。而此時劉備才從益州到達公安,命令關羽率三萬人在益陽,和魯肅軍對峙,呂蒙誘騙郝普說,劉備被夏侯淵包圍,關羽還在南郡,這才誘騙郝投降。這件事可以看出,劉備和關羽對東吳的行動反應太慢,諸葛亮鞭長莫及,假如,諸葛亮在荊州,又是荊州本土士人,便于收集消息,再加上諸葛亮對東吳的了解,也許零陵郡和郝普,未必會歸吳。
如果,反應再快點,也許三郡都不會失,那么,湘水分界的商議,局面完全不同。試想,你主動打下來的和我主動給你的,哪個政治效果大?自然是,劉備方主動割讓江夏,長沙,桂陽給東吳,作為政治利益交換,那么孫權方面進一步奪取南郡,武陵等的欲望和說服力就沒有那么強了,劉備也一樣可以大搖大擺奪取漢中,(湘水分界)退一步說,假如諸葛亮在東吳奪取三郡之事,也是反應遲鈍,那么湘水分界后,關羽發起的“襄樊之戰”,有諸葛亮在,那肯定也是順利很多。
不說諸葛亮的軍事水平,單治理水平對諸葛亮來說,是強項了吧,由諸葛亮坐鎮荊州,在調配糜芳和博士仁等人,自然要比關羽“粗暴管理”要高明很多。所以,關羽北伐,在諸葛亮在,足衣足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糜芳,博士仁也不會反叛,畢竟諸葛亮的情商也高。糜芳和博士仁面對諸葛亮,是和面對關羽有著根本區別,因此,諸葛亮鎮守南郡,關羽揮師北伐,是比較合理的搭配。
另外,呂蒙,陸遜等人能夠欺騙關羽,讓關羽對東吳有輕敵之心,關羽能上當,但是諸葛亮可不是那么好欺騙的。再說南郡江陵城防堅固,當年周瑜打了一年,還有張飛的幫助才拿下來,那么,如果江陵城中主事是諸葛亮,不是糜芳,即使是東吳強攻,短時間內是攻不下江陵城的。江陵不失,關羽就算被徐晃的援軍打敗,也不會因為家屬在江陵,而讓士兵們離散,
所以,諸葛亮再,起碼保證關羽最多不過是一時之敗,而不是全軍覆沒,軍敗身死。劉備也不會失去理智,盲目發起夷陵之戰了,(南郡江陵是控制荊州的必爭之地)不過,由于南郡在長江是中上游,確實對孫權構成了威脅,蜀漢要從荊州北伐,是一定要顧及東吳掣肘的,這點作為政治家諸葛亮也清楚。所以,三國依然會鼎立一段時間,如果蜀漢采取荊州集團重在防守吳國和騷擾魏國,北伐重點放在出漢中,奪關涼之地,那么蜀漢的局勢將會很大的變數,這也暗合當年劉邦奪取天下之路,
2、如果劉備奪取漢中后,立刻讓諸葛亮帶趙云去荊州,荊州還會丟嗎?
對關羽北伐中原的襄樊之戰反應遲鈍不能不說是劉備與諸葛亮的重大失誤。至于趙云剛剛在公元219年三月開始的漢水之戰中立下大功,導致五月曹操集團被迫撤退,劉備集團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公元619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封并派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去荊州授予關羽前將軍的官印,而同樣在七月,關羽就留南郡太守糜芳守衛江陵,將軍傅士仁駐守公安,自己率領大軍北伐,攻打襄陽的呂常和樊城的曹仁,襄樊戰役拉開序幕。
由此可見,關羽大舉北伐發動襄樊戰役很可能是劉備與諸葛亮的戰略決策,而費詩應該就是劉備與諸葛亮派去傳達命令的人,如果沒有劉備的命令,關羽不可能如此匆匆忙忙地發動襄樊戰役,而劉備對襄樊戰役的決策過于草率,明知道關羽荊州方面將領實力單薄,卻不派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魏延這樣的超一流名將增援荊州,更沒有派諸葛亮親自出馬鎮守荊州,以至于關羽在統帥大軍北伐時,只能留麋芳、傅士仁這樣非常平庸的官員留守荊州,可見劉備集團對襄樊戰役的準備極為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