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具體說出有多少個帝王在洛陽定都,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西晉王朝疆域圖曹魏時期,先后有五位帝王定都洛陽,后梁疆域圖五代時期,確信無疑在洛陽定都的帝王有,光武帝劉秀畫像東漢從光武帝劉秀開始,一直到東漢滅亡,其法定首都都是洛陽,先后有十四位帝王定都洛陽。
1、古都洛陽皇帝有幾位?
河南四戰(zhàn)之地無險可守周朝東遷至河南結果春秋戰(zhàn)國當了500年看客,漢朝東遷河南結果是三分天下,西晉建都河南結果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宋朝定都河南結果被滿胡暴數(shù)百年,正所謂論古今逃難受凌辱史就看河南省;洛陽除去未定都的夏商,除去西安的西周,除去東周春秋戰(zhàn)國割據(jù),除去隋配都,除去被劫持過去的唐后三年,除去只統(tǒng)一了北方的曹魏,北魏,除去定都開封的后梁,后晉,洛陽是胡都;對陜軍征服的殖民地洛陽對建都在西安的周秦漢隋唐的崇拜以及后世為關中統(tǒng)治者燒高香建紀念碑贊一個。
2、洛陽具體算是多少朝古都?
洛陽是九朝古都,從小就知道這件事,至于十三朝之說我不認可,因為按照西安的定都方法,洛陽可能不止十三,要知道西安還在長!九朝古都這個稱號的含金量遠高于西安的十三朝,這是乾隆御批的。那是陜西人自己吹的,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乾隆時期的史料比現(xiàn)在的史料更齊全,畢竟當時沒有大規(guī)模的外國入侵,歷史資料更完善。乾隆皇帝唯一稱贊過的古都洛陽,根本沒有提西安的事,西安人因此仇恨乾隆,好尷尬,
3、唐朝時期,有哪幾位帝王在洛陽建都?
唐朝沒有一位帝王在洛陽建都。武則天和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在洛陽住了許多年,但唐朝(周)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仍然在長安,政府機關一直在長安沒有挪地方,洛陽只不過是武則天和張氏兄弟吃喝玩樂的地方罷了,充其量也就是后宮角色,后來武則天被張易之兄弟倆在洛陽挾持,武則天通過飛鴿傳書向長安求救,李顯、張柬之等人率兵馬連夜從長安趕到洛陽去救武則天,張氏兄弟被誅,武則天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把權力交給了李顯,結束了她毀譽參半的帝王生活,
應該說,武則天對洛陽沒有留下什么好印象,她在洛陽居住時,屢屢遭到周圍壞人(道士、仙人、小人等)的謀殺和暗害,最后還差點比兩個男寵毀了名聲,這是她后來為什么要葬到乾陵高宗皇帝身邊的主要原因,武則天一生看好洛陽,為什么死后一定要葬到陜西?可見洛陽對她來說有多么晦氣!唐朝的風水在長安,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大唐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發(fā)生在長安,大唐的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了陜西而不是其他地方,這足以證明了唐朝的京城一直在長安,沒有一個唐朝皇帝把都城搬到了洛陽。
4、為什么洛陽,長安離匈奴很近,很多皇帝都還是會選擇此地當都城?
古代的洛陽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長安就是今天的陜西省西安市。咸陽市有十三朝在此建都;長安十朝古都(還有十一朝、十三朝、十七朝等說法),那么歷朝歷代為何如此熱衷于這兩城建都呢?一:地理位置共工怒撞不周山,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中國的地勢由東南向西北成階梯狀逐漸增高,第一階梯地勢過于平緩,無山脈阻擋。第三階梯山脈遍布,交通不便,
而洛陽和長安正處于第二階梯的關中平原上,往西有山脈可為軍事屏障,往東有大量肥沃土地。長江黃河自南北穿過,農(nóng)業(yè)發(fā)達。二:軍事優(yōu)勢自東向西逐漸增高的地勢表示著由西向東進攻成俯沖之勢,以長安為例,西南方向緊靠秦嶺山脈,秦嶺如同羽翼一般攬住長安的西南方。由此處進攻長安基本不可能,三:農(nóng)業(yè)發(fā)展南有山脈護擁,北方有黃河流經(jīng),在阻隔北方侵襲的同時,發(fā)達的黃河水系和肥沃的關中平原為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充足的保障。
5、在中國歷史上,真的有105位帝王在洛陽定都嗎?有何史料記載?
謝謝邀請!洛陽麗景門洛陽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座古都,對于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非要具體說出有多少個帝王在洛陽定都,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還信誓旦旦地說有105個,就更是夸張了,二里頭遺址我們就來具體數(shù)一下吧,洛陽號稱十三朝古都,首先從夏朝開始說起,因為有二里頭遺址,被很多專家認為是夏朝中后期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