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時有很多人都在討論鄒平、齊河、禹城和萊蕪劃歸濟南的問題,我當時也說過,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是做大省會萊蕪肯定是首選,萊蕪是地級市,整體把萊蕪劃歸濟南管轄不存在紛爭,但是鄒平、齊河和禹城就不一樣了,它們還牽扯到濱州和德州,遠遠要比萊蕪劃濟南復雜的多今天,萊蕪已經屬于濟南了,這也驗證了我所說的。
1、我是地道的萊蕪人,從9號后成為濟南人了,萊蕪并入濟南你怎么看?
先默認這事是真的。對濟南是好事,極大的好事,不用多介紹吧?對萊蕪,咱慢慢分析分析,從一個地級市變成省會的一個區,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萊蕪這個地級市由資源而設立,本身面積小人口少,不過發展時間相對較長,長時間也得到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二十多年過去了,結果怎樣?現狀不錯,后勁不足。為了發展后勁,萊蕪這幾年早就開始和濟南加強合作,各種一體化統一標準,可以說這的確是目前萊蕪發展最好的一條路,不管你承不承認,
但是問題在哪呢?為什么很多萊蕪的老鄉們對這件事抱有消極的態度?除去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還有這兩個問題:跟著濟南發展是不是意味著就要撤市并入濟南?濟南自己發展都不太好(相比于東部地區其他省會)能不能有心力發展萊蕪?第一個問題,其實大可不必,但是真這樣也沒啥大毛病。鄭開一體化,西咸一體化,廣佛一體化,也沒見開封、咸陽、佛山被撤銷的,
關鍵還在于真的辦實事。比如高鐵城軌,產業區合理發展,減少兩城各種的壁壘等等,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既不積極也不消極,不考慮萊蕪老鄉的愛家情結,僅從目前中國行政經濟發展體制上來說,最起碼沒什么大問題和大缺陷。問題就在第二個,假如把濟南換成上海深圳等城市,這個問題答案就明顯了。可惜濟南不是上海深圳,我萊蕪進濟南了,你落后產業污染企業是不是就來了?會不會光明正大吸我的血發展你的城區不管我萊蕪?會不會將我已有的優勢企業和特色抹殺掉?經濟地理學上增長極理論存在一個效應,叫“極化與擴散效應”,即增長極對于周圍地區的經濟是由抑制到帶動的,
長三角的上海、蘇州,珠三角的廣州、深圳目前已經處于經濟帶動狀態(當然,它們也經歷過對周圍距離很近的地區的大吸血時期)。而濟南來看,本身城市實力不是一流,周圍又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城市群體系,想要更快速(相比于現在)帶動萊蕪還有一些路要走,濟南目前有效帶動齊河、長清、濟陽、章丘幾乎已經是最大范圍,這個區域內都還沒有完全成為一個都市群,再伸手拉萊蕪,難度稍大。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短期內萊蕪入濟南,盡管可能高鐵等基建設施和公共服務效率會提高,更多的其實還是在填濟南的坑,長期內只有濟南發展更完善了更好了,萊蕪才能再出頭。至于這個短期長期到底是多久,時間才能告訴答案,當然,會干的領導班子,更加準確的發展戰略等都可以大大縮短這個時間。咱都盼著濟南能好吧,平頭百姓也沒別的本事了,
2、萊蕪并入濟南市,萊蕪人需要換身份證嗎?
我認為不用換,整體的轉隸在政府層面會協調,公民的身份證不會形成任何影響的。我的老家在青島膠南,在前些年這個市剛剛被撤銷合并,和黃島一起并入新成立的國家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雖然我現在不在老家,但身份證一直還是原先膠南公安局發放的二代身份證,即便膠南撤銷4年多了,但我仍然使用的是以前的老身份證,不管是省內還是省外,乘坐任何交通工具、住酒店,辦理其它業務都沒有受任何影響,
包括我的戶口薄和護照,都是原先簽發的,同樣不受任何影響。所以,我認為萊蕪劃歸濟南之后也無需更換,這個協調問題在后臺就給默認了,我想萊蕪應該也是如此吧,在劃歸之后,好運些遷入或遷出的老百姓,或者新申請辦理身份證的居民,就會使用新的行政區域,將不再出現萊蕪字樣。原先的老證件,等你遺失、更換時會一并更換新的身份證,
3、萊蕪市劃歸濟南,對萊蕪經濟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