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南地區的人,他們對山東人很有感情,吃的菜飯還保持山東的傳統風味,山東的魯菜,有的遼南菜系,也帶有魯菜的特色。我就是山東人,身高182,在山東屬于個子高的,一般來講在山東男的165以下算是低的,女的170也不為少見,屬于正常,這跟南方比還是有明顯的,但在北方比如京津冀東北等沒有什么明顯的差異。
1、東北人中有多少山東人的后代?
在1840年東北人口300萬,后清末打破純滿血統封鎖,1910時東北人口達到1300萬,其中以膠東一帶為增加幅度最大,這時山東人約占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說遼寧山東是一家之說是符合事實的,因此,山東遼寧是中國的體育大省名符其實。由于身體高大,靈活,運動能力在中國首屈一指,因此兩省皆以自我培訓,自我發展,自我榮獲為榮,很少借助外部力量獲取冠軍,
2、都說山東人高山東人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你身邊的山東人都多高?
我就是山東人,身高182,在山東屬于個子高的,一般來講在山東男的165以下算是低的,女的170也不為少見,屬于正常,這跟南方比還是有明顯的,但在北方比如京津冀東北等沒有什么明顯的差異!山東大漢的稱號有兩個寓意,除了個頭高點,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直爽熱情好客,愛交朋友,講義氣,做事直來直去,當然什么也不是百分之百!。
3、山東來到大連和東北闖關東的人究竟有多少?你是闖關東的后代會回到山東嘛?
山東人來到大連和闖關東的人,有點區別,但也沒有大的區別,現在大連,普蘭店,瓦房店,莊河,蓋縣,山東的后裔比較多,而且比較集中,往上排4,5輩,大部分是從膠東灣過來的,要說能有多少人口,誰也統計不準,但總地來說,在改革開放前,蓋縣,瓦房店店,金州,莊河,和大連地區能占80%左右,都是從山東過來的,就是到現在,改革開放以后,各地人口往遼南流動,特別是黑龍江和吉林的,他們管這些人叫北邊過來的人,這些人也能占10%左右,那么總體來講山東的后裔能占70%左右。
那么這些人從什么時間過來的呢?從隋唐時期,膠東灣的人,主要是煙臺和萊州,還有青島和濰坊人,就有人坐船到大連到遼東做買賣,做皮貨生意,有靈芝,鹿茸等各種山貨,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大部分人是經商,還有部分人是開荒種地,有一部分人在沿海打魚,主要以經商為主,在明朝年間,一共二百多年,有人統計,整個二百多年間,從膠東灣的煙臺,萊州等地,能過來100萬之200萬人,有的坐船從營口下船,到了蓋縣求生。
當時由于山東人多地少,特別是膠州灣時常發生干旱,經常鬧饑荒,膠州灣的人紛紛坐船來到遼東,遼南度日發展,從股東灣坐船過來種地的也不算太多,因為大連地區丘陵地帶較多,平原較少,沒有大平原,就是瓦房店閆店鄉的地主周扒皮,才不過三百多畝山地。在明朝時期,大連地區,還歸膠州的登州府管轄一段時間,也就是現在的煙臺市,
后來在順治的后期和康熙年間,膠東灣又開放了口岸,允許去關東生存,這種移民潮又一直保持在1960年左右。遼南地區的人,他們對山東人很有感情,吃的菜飯還保持山東的傳統風味,山東的魯菜,有的遼南菜系,也帶有魯菜的特色,現在他們說話的口音,大多數老人還是山東的口音,年輕人的山東口音也比較濃重,比如說吃飯叫歹飯,別說了叫敗說了,卻黑卻黑的叫漠河漠河的等等,剛開始說話我都聽不懂,最后了解了,他們的語音叫山東膠州官方話。
現在大連地區山東后裔,有的還回山東老家祭祖,有的時間久遠,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家鄉或親人了,或已經都不存在了,大連地區的人,對山東特別親近,別人問他是哪里的人,他隨口就說,家是大連的,祖籍山東的,把祖籍必須說上。但是我對大連有的人,也有一些看法,把大連以北的人,都叫北邊過來的,而且說話不太友好,他們總覺得北邊的人文化素質低,破壞了大連的形象,好像到他那里要飯去了,瞧不起北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