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年,平安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小年,一個美好團圓的日子,一份和諧、一份安心、不覺心頭一熱,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幸福生活,原來竟如此簡單,小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俗稱祭灶日,不過好多年沒沒貼財神爺的畫了,我會在心里祈禱的,我是貴州遵義人,安家在河南鄭州,這些年平時都在貴州遵義,春節前返回河南鄭州,因為現在的家在鄭州,過了正月初六又返回老家了。
1、小年應該怎么過?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今天是小年,平安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祭灶節。從今天開始,正式開啟農歷己亥年春節的序幕,祭灶在我國民間是一項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灶神上天,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北方習俗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南方習俗于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奉祀灶君,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卻是一致的。
傳說中,灶王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在我們這個崇尚“民以食為天”的國度,作為保護神而受到崇拜,舊時,家家戶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灶王爺像上大都印有當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神像兩旁貼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寶、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團子之類,以冀塞住灶神之口,不講人間罪惡,世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同時這天還有貼春聯,掃塵等活動。除夕再行接灶神之禮,奉祀灶神后,再在灶上粘貼新的灶君紙馬,祭灶節,也代表著大家對即將來臨的,新的一年的期待與寄望。在祭灶王的背后,強化的是家族觀及民族觀,這也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我們的老祖先,信奉“家國天下”的情懷,“家”是放在第一位的。在每個人的心中,“家”是靈魂深處的寄托,是父母守望游子的所在、是手足情深團圓的地方,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外打拼一年、奔波忙碌、遠離他鄉的游子們,這一年,或許成功,或許失意,你都辛苦了!今天,濃郁的年味兒開始彌漫,是時候卸下一年的疲憊和風塵,準備回家了。
穿越人山人海,走過漫長旅途,都只是為了——回家過年!“年”是什么?是家人團圓、是辭舊迎新、是平安祈福、是幸福美滿!回家,是你給家人最好的禮物!小年,一個美好團圓的日子,一份和諧、一份安心、不覺心頭一熱,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幸福生活,原來竟如此簡單,最后,道一聲吉祥,愿你和家人幸福平安!(中國農林科技網)點擊右上角,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2、北方的朋友,今天小年過了嗎?怎么過的?
我今天也過小年了,雖然我是南方人,但是安家在北方,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是貴州遵義人,安家在河南鄭州,這些年平時都在貴州遵義,春節前返回河南鄭州,因為現在的家在鄭州,過了正月初六又返回老家了。我過節的方式,與別人是相反的,這些年已習慣了北方過年的方式,那么,我今天是如何過小年的呢?午餐后,愛人上班去了,我在家輔導兒子學習的同時,打掃衛生,將幾個房間收拾了一遍。
掃地、拖地忙了兩三個小時,平時在遵義的辦公室有內勤人員打掃,我很少打掃的,一口氣收拾幾個房間,感覺還是蠻累的,弄得汗流浹背。下午4點半,兒子去跆拳道學校上課,我則趕緊跑書店給兒子買書,之后返家做飯,晚餐洗涮完畢后,繼續收拾廚房。廚房雖然有油煙機,能將往上的油煙吸收出去,但炒菜時往鍋外噴濺的油粒,會落到灶上,油膩膩的,怪不好清理,也費了不少勁兒才弄干凈,
我們這兒小年是臘月23。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的日子,二十三前幾天,要請灶王爺和灶王奶奶,供在廚房。二十三當天晚飯前,要上香,點炮,吃餃子,吃麻糖,當然,要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先\
3、臘月24過小年了,你們是怎么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