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是每一個廣東人都會粵語,就好像不是每一個北方人都會說普通話一樣。帶家人到廣東過年,收到廣東人派發的利是時要說些什么吉利的話,問題問和家人到廣東過年,收到廣東人的利是要說些什么吉利的話,在廣州生活了二十多年,認識很多廣東的朋友,默默想想,這些認識的廣東人的確很低調,沒有幾個高調的人。
1、為什么很多廣東人會說普通話,而北方人卻很難學會講廣東話?
一般來說,普通話以北京為標準和代表性,至于北方其它省市也不一定能說出標準的普通話。廣東話稱之為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其它城市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說不是每一個廣東人都會粵語,就好像不是每一個北方人都會說普通話一樣。這個問題要說清楚,還要費點口舌,我大概說一下我的看法吧!普通話是近些年才大力推行。在全國范圍內,一般來話來說45歲以上的人,能說普通要少一些,55歲以上的就更少了!城市人會說普通話的人多一些,在農村上了年紀的幾乎都不會說普通話,
2、廣東明明經濟很發達,為什么廣東人的過年紅包只有2塊錢?
我湖南人,老婆廣東人。我覺得應該還算有直接發言權了吧,在禮金方面,夫妻雙方簡直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了。廣東這邊紅包叫利是錢,圖個吉利而已,我自己都收到過兩塊錢的,然后現在包出去的基本上五塊錢的,給老婆家人這邊,老人一般是111,168,188什么的數字,平輩以及小輩就100,50、20的,朋友同事辦喜酒以前就是100,現在200。
參加過有一個佛山本地的婚禮,禮金還退回了,開始以為是不是嫌少什么的,結果一問才知道這是當地習俗,有原封不動折一下返回來的,有返回一些帶8數字的,甚至還有超過你紅包返回來的!我自己娶老婆,才收了10000紅包禮金。然后丈人來新房做客時回給我們個幾千塊紅包,然后帶一堆東西,唯一一個要求就是當初買房時加了個老婆的名字。
3、帶家人到廣東過年,收到廣東人派發的利是時要說些什么吉利的話?
帶家人到廣東過年,收到廣東人派發的利是時要說些什么吉利的話?廣東人派利是亦其他省份發的紅包,各省份叫法不同,廣東人叫紅包是叫利是,大吉大利,一帆風順,順順利利,好運連連的意思,派利是,逗利是,亦是發紅包,收紅包,廣東人過年派利是的對象一般都是小孩,但沒結婚的成年人也會收到利是,就連在別墅花園,社區里的保安都收到利是,一到過年廣東人有句話,恭喜發財,利是到來,是小孩恭喜已婚人士,利是就會到來。
問題問和家人到廣東過年,收到廣東人的利是要說些什么吉利的話?說吉利話有很多,但都要看看對方是做什么的,如果是做官,就升官發財,做生意的,就生意興隆,不知對方的,那就恭喜發財,新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一帆風順,財運亨通,大吉大利,心想事成等等,還有個情況,廣東這邊小孩稱呼已婚人士叫叔叔,阿姨,所以小孩收到利是定要說聲謝謝叔叔或阿姨,說明這個不是親戚關系,而是大人之間朋友關系,如果有小孩那就要稱叫對方叔叔或阿姨,反正過年說多些吉利的話,大家自然會高興,利是自然會多,謝謝!。
4、感覺廣東人很低調,是不是這樣的?為什么?
在廣州生活了二十多年,認識很多廣東的朋友,默默想想,這些認識的廣東人的確很低調,沒有幾個高調的人,有一次同學聚會,一個同學的老公是當地有名的地產商,可是開車帶我們看看他開發的小區,沒有一句自我炫耀的話,也沒有一絲洋洋自得的樣子,雖然我是個窮鬼,其他同學雖然小有產業,但距離他們的財產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當然不是說廣東沒有暴發戶,沒有調子很高的人,但總的來說,相對而言,這個判斷應該還是可以成立的,究其原因,我想這跟廣東的地理、生產方式和歷史文化大概關系密切。首先,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和韓江三角洲地少人多,水稻一年三熟,其他無論種香蕉還是甘蔗,都必須付出很大的勞動力和精力,廣東海岸線很長,海邊的人謀生更是看天吃飯,生死不由自主,加上臺風每每肆虐海岸,廣東人又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地方,財富可能一夜之間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