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后期襄陽還是一個縣,后來成為劉表時荊州治所,再后來魏成立襄陽郡,后來歷朝歷代都是府、郡,地盤比較大,襄陽從縣變成、府郡,襄陽城基本相當于現在的省會。東漢襄陽肯定不是現在的襄陽,東漢的南陽也不是現在的南陽,東漢的中國也不是現在的中國,我正準備道出了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漢代歸荊州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劃歸襄陽。
1、為什么說東漢襄陽不是今襄陽?
看到很多南陽人胡亂回答,忍不住要回答一下。東漢襄陽肯定不是現在的襄陽,東漢的南陽也不是現在的南陽,東漢的中國也不是現在的中國,東漢后期襄陽還是一個縣,后來成為劉表時荊州治所,再后來魏成立襄陽郡,后來歷朝歷代都是府、郡,地盤比較大,襄陽從縣變成、府郡,襄陽城基本相當于現在的省會。南陽在東漢初期還管轄37個縣,現在的武當、現在襄陽的谷城、老河口、棗陽、樊城、襄州、隨州等地都屬于南陽郡管,南陽郡治所在宛城(現在的南陽市區),
2、襄陽為什么爭諸葛亮躬耕地?
此問題問得好啊!我正準備道出了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漢代歸荊州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劃歸襄陽。漢代的荊州治所在襄陽,現在的南陽市即是漢代的宛城(漢代南陽郡治所在),古今地名對比一下簡單明了,通俗易懂,順便再重復交代一下隆中的歷史和名家注釋題詞圖片(比如國家領導人和歷史地理學家,文化巨匠),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教授也明確指出具體位置,供大家欣賞欣賞,具體在什么地方請大家明辨。
1990年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為了不想讓南陽民間對這樣的爭論再繼續下去,欣然題詞,大意是“諸葛亮躬耕地于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的襄陽城西二十公里”,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認可,發表在《文匯報》,南陽民間人士提出不同意見,譚其驤致信《南陽日報》主編、文化權威,南陽市著名作家周熠,說旅游和歷史研究不同,要尊重歷史真相,南陽現在有元明清古跡,可以發展武侯祠紀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