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河南,長在四川,死在云南,埋在西安短短幾句話隱喻了這幾個省份的歷史風土。”出生在河南出省跟人聊天都能說的豪氣,對這個話題,作為曾在河南三年,十七城都跑過的我只能苦笑著對河南的朋友說抱歉,豫菜真沒法和川菜比,根本就不是一個體量級別的對比關系。
1、有人說:生在河南,長在四川,死在云南,埋在西安,這是什么意思?
生在河南,長在四川,死在云南,埋在西安短短幾句話隱喻了這幾個省份的歷史風土。生在河南河南自古以來就是一塊寶地,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三皇五帝出生立業之地,河南因在歷史上處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在農業社會,這個地理位置就是耕種生息的福地,有水有沖積田地,美哉,由此,河南是歷代王朝的重視之地,自夏朝到民國,先后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后建都或遷都河南,河南出的帝王人才就更不用說了,在全國首屈一指,因此有稱“天下名士,中州過半”,詞條上有大大的篇幅列舉古今名士。
試想,這樣一個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地方,對人的吸引了可想而知,若有人問道你是哪里人啊?回答:“俺河南哩,百里奚,范睢,李斯,老墨莊韓非等都是俺老鄉,哈哈,”出生在河南出省跟人聊天都能說的豪氣。長在四川四川,天府之國,沃野平川,國之瑰寶,休閑之都,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九寨天下奇,四川的妹子最柔蜜。
最為全國生活節奏最慢,幸福感最強烈,景色美不勝收的城市,生活在四川真的要舒服死,就說在省內旅個游吧,住成都,游寬窄巷子,錦里,武侯祠,杜甫草堂;完事看個熊貓,青城山-都江堰,接著轉戰九寨溝,黃龍風景區,前往樂山大佛,最后峨眉山金頂收尾,散心旅游都不用出省,多好。四川美,美到古往今來文人騷客,沒有不留下筆墨的,李白杜甫更是不吝筆墨,
在這樣一個文化旅游勝地長大生活能不幸福嗎!死在云南這一句爭議比較大,我更傾向于云南環境秀麗,昆明四季如春適合養老,所以愿意死在云南。這可不是吹的,單說云南“春城”昆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使得昆明四季夏季不太熱,冬季不太冷,四季如春,再說云南的景色也是獨有特殊,云南大理歷史文化古跡,崇圣寺三塔、石寶山石窟、雞足山佛教圣地、南詔德化碑、感通寺漫游大理,猶如翻閱一本古老的書。
蒼山洱海,玉龍雪山,心曠神怡,死也愿意,埋在西安西安最忙的是什么人?考古隊哪怕是種個地,也許一鋤頭下去就是一個帝王墳墓。畢竟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很多皇室貴族都埋葬于此,古代皇室陰宅的風水選址,除了生態、實利功能以外,還是一門藝術,其對環境景觀的組織是十分重視的。在古代,萬物有靈的觀念導致了山川自然崇拜,并逐漸發展成為敬祀天地日月山川的國家祀典,
2、河南的飯菜和四川比起來,哪個地方的最好吃?
對這個話題,作為曾在河南三年,十七城都跑過的我只能苦笑著對河南的朋友說抱歉,豫菜真沒法和川菜比,根本就不是一個體量級別的對比關系。在河南,大眾家常就是什么湯面條,燴面,糊辣湯,炒面,稀飯,饅頭啥的為主,弄倆小菜,扒拉著就對付了,四川家常,那就是百家皆不同,不管幾菜幾湯,家家都有自己的味道,就拿曾讓朱總理贊道的鄧城豬蹄來說吧!可能四川隨便一個腌鹵攤都能干翻,再說開封灌湯包,死面皮子包著味道不敢恭維的餡,吃過一次基本上就不想下一次,在四川,包子餡的品種就多了去,鮮肉,口蘑,三鮮,牛肉,芽菜,醬燒,海式,富油等等,大包,小籠包五光十色。
家常炒菜,在河南一個不對,就用雞蛋一招打天下,雞蛋炒西紅柿,雞蛋炒辣椒圈,雞蛋炒苦瓜,雞蛋炒韭菜,雞蛋炒莘夷,雞蛋炒包菜,雞蛋炒粉絲,在四川,家常大眾化炒菜如回鍋肉,鹽煎肉,宮爆雞丁,肝腰合炒,炒滑肉,熊掌豆腐,火爆肥腸,魚香肉絲,干煸四季豆,糖醋蓮白,筍子熬臘肉,仔姜兔,鍋巴肉片,烘血旺,藿香鯽魚,豆瓣魚,爛肉豇豆,魚香茄子,虎皮海椒,螞蟻上樹等等數千之種,溜,爆,煸,煎,滑,炒等十數種烹飪手法,兩地沒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