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年深圳的工作的確不好找。求職者如何突出簡歷中的工作經驗,我想應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內容,剛來深圳不久,以前是某央企施工單位,覺得加班多工作沒發展就離職了,到深圳因為自己沒有證書,找工作特別難找,半個月之后到找了一個外包單位上班,離住的地方地鐵需要1個小時,早上6點半起8點10分到單位打卡,晚上幾乎都是要9點多下班回家11點,洗澡后就可以睡覺了,稅前1.5k,除去每天的三餐吃飯公交剩下1.3k,還有平時的房貸房租生活用品,目標計劃一個月存7千,打工仔生活不易,大家都要加油啊。
1、招聘網站上那些要求工作經驗三年以上,工資卻寫五六千的公司,是怎么想的?
有什么好奇怪的嗎?難道三年工作經驗很值錢不成?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三年工作經驗也只是從菜鳥到成手,一個不犯錯誤的成手是企業對人力的基本需求。至于五、六千工資,真要看地方、看職位、看行業,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看能力,有本事的人大可以拿八千、一萬進去,沒能力的話,五千都不給你。其實招聘網站就是個信息展示功能求職的人可以看到一些基礎信息:第一,企業名稱,全稱和描述,起碼知道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在哪兒,有多大規模;第二,企業目前招聘的職位,包括職位的具體工作內容,以及薪資待遇標準,
大家注意,這里的薪資標準是指標準,如果招來的員工無法滿足職位的要求,但又符合企業文化,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則可以用第一標準的工資雙方繼續合作。若是碰到人才,這個人能在崗位創造巨大價值,那就必須拿更高的薪資待遇留住他,第三,展示企業的文化。每家公司都有文化,只不過一些公司并沒有把文化建設擺到臺面上,而是以領導的個人意識為主導,
而一個成熟的企業應該會明白,文化契合的員工能夠保證自身發展,不契合的人,縱然是人才,也不會要,否則麻煩更大。其實從三點能夠看出來,企業進行網絡招聘,等同于先公示自己的信息,希望志同道合的人能夠看到,這樣做的核心目的便是節約機會成本,而且是節約彼此的機會成本。如果你覺得這家公司不合適,那就不要去,更沒必要質疑人家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人家找到本來就不是你。
另外,筆者也不太明白為什么一些人連招聘企業在做什么都不明白,就出來一通指責如果一個員工不能站在公司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那怎么明白公司要做什么?不明白公司要做什么,怎么給公司創造價值?你沒辦法給公司創造價值,人家為什么要付給工資?好多人都明白這個問題,卻總想著自己能得到什么,就好像招聘這種事兒,有些人覺得,我都工作三年了,憑什么你五、六千塊錢就想要我。
為什么不自己想想,你的崗位在職場上到底值多少錢,如果平均只是七、八千的話,不妨進去看看詳細內容,尤其是工作內容,因為一家公司真想招聘的話,大多是按照市場平均價多報一點,這樣才能吸引到人。往往工資低于市場平均價時,只能說明工作內容較少,當然,人家也可以招的是普通員工來做日常工作,但在描述上出了問題。如果市場上平均價只是五、六千的話,而你認為自己已經工作三年了,不應該只拿五六千,
那抱歉,既然市場上將一類人力的價錢定到了這樣一個平均值,也就意味著這類人力能創造的價值也就值這么多。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值的更多,那就要證明自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且,五、六千的工資水平,在二、三線城市也只能算是個高級人手,離人才還差的很遠。有人在質疑,很多公司就是在打廣告,根本就沒想著招聘大家要知道,招聘網站的信息是要每天刷新的,否則求職者根本看不到,
2、最近大家在深圳找工作怎么樣?
我來談談現在深圳的一些情況。(只是基于我個人了解到的一些事情,不一定很全面)原來,這個時候都是企業到處都在大量招人的時候,無論是普工或者其他職員,現在呢,普工還能夠招人的少之又少。公告欄整個篇幅,估計超過百分之七十都是招臨時工,上面大概寫著14-18元一個小時不等的字樣。于是愿意去做的呢,就開始了打臨工的日子,
臨時工,沒有任何正式工的福利,干的活呢跟正式工的標準是完全一樣的。說句不好聽的,還需要擔心什么時候廠訂單少了,就是你要走人的時候了,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模式?我想這也是在疫情持續的階段,大部分企業為了能夠少承擔一些人力成本,而且不會因為辭掉員工而產生糾紛的一種普遍做法,至于其他辦公室職位,我了解到的職員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