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安徽沒有主動泄洪,中央下命令,安徽拖了兩周以后才主動破堤泄洪。說實話,安徽人,有擔當,安徽泄洪,不但自己,也護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決堤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蘇,這是由于安徽人口多,江蘇經濟比安徽好所致,災害最重、損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襲的安徽和江蘇兩省。
1、安徽泄洪后國家會給予補償嗎?
現在是和諧社會,也是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分界點,今后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更別說是自然災害了。當然了我們安徽省人民也不會好意拖累國家的后退,哪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水火無情啊。我們安徽站在長三角的角色,也不甘落后,但這次的洪水由于是自然災害,和特許的地理環境,在這里也希望下一步。像我老家樅陽菜籽湖,白蕩湖,風沙湖,
。,。下一步能不能人工開挖一條連接起來然后再將堤壩建成和長江一樣高,最后我想說的,在沒有洪水之前,安徽在疫情方面控制的是最好的,但在洪水來臨時,安徽的王家壩敢于開閘來,舍小家保大家。這種精神就值得后人學習與傳承,剛剛規定“奔小康的路上一個不能少”,精準扶貧,力爭每個中國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通過以上解析,所以個人認為會有補償下來的,
2、假設安徽不泄洪,對上下游沿線影響幾何?
我先跟你來說說歷史,來戳破所謂安徽不泄洪,只能淹自己,江蘇無所謂的自欺欺人。1991年5、6月間,中國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水災,5個省、自治區發生嚴重旱災,災害最重、損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襲的安徽和江蘇兩省。據當時初步統計,安徽全省受災人口達4800多萬人,占全省總人口近70%,因災死亡26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30多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失近70億人民幣,
江蘇全省受災人口達4200多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62%,因災死亡16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0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90億人民幣。按上所示,安徽受災人口多于江蘇,江蘇直接經濟損失比安徽大,這是由于安徽人口多,江蘇經濟比安徽好所致。所以可以判斷江蘇跟安徽受災區域大小,受災狀況基本一致,那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經濟發展,假設仍然是91年受災地區受災,那請問樓主:誰的損失大,誰的損失小?備注:當時安徽沒有主動泄洪,中央下命令,安徽拖了兩周以后才主動破堤泄洪。
當時上游的河南已經扛不住了,也是從91年以后,國家才在安徽規劃了泄洪區,讓泄洪有個制度化跟模塊化的工作模式。然后我再跟你說說地形,安徽地形多山,多丘壑,發了大水,不會形成大水漫灌的現象,這也是安徽有很多泄洪區的主因。我請問你,是大水漫灌,一望無際的淹受災嚴重,還是多山多丘壑,水只在小范圍肆虐受災嚴重?你覺得同樣的災情,在江蘇這么多工廠企業的情況下,誰更傷?所以安徽決堤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蘇,
3、滁河大堤如果不爆破,王家壩如果不泄洪,安徽如果不泄洪,后果會怎么樣?
這種帶節奏的好像忘記了91年被淹的慘狀,看看不泄洪淹了多少地方。安徽境內,一邊是淮河,一邊是長江,無論哪條發水,都要安徽決堤,憑什么?不是安徽主動決堤,你覺得河南,江蘇不被淹?那麻煩再看一看歷史,另外看一看地理,安徽境內多山,泄洪區都安排在洼地,或者溝壑之間。有地理因素阻擋,當做泄洪區不會形成大水漫灌,這是國家考慮的因素,
上下游河南江蘇,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安徽由于歷史原因,近兩百年來一直經濟不發達。這才是安徽境內多設置泄洪區的主因,大家同屬一個中國,國家統籌安排,盡量減少損失,這本沒啥,安徽人也沒說什么。但是我不知道為何這么多人,一邊奚落一邊嘲弄,好像安徽這么做就是必須的,應該的。好像跟上下游的省份無關一樣,如果是這樣,那大家都一起不決堤,大家一起坐看洪水泛濫,誰垮誰倒霉,誰淹誰自己受。
4、為什么有人會認為安徽長江泄洪是為了上海?都不學地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