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豬場哪里多,這個還真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為何豬場“拔牙”大多數以失敗告終,車輛沖洗消毒不徹底一般豬場車輛在進去前,都會使用冷水沖洗一遍,再使用消毒液噴灑消毒,殊不知,車輛表面攜帶的病毒會隨沖洗的水流入豬場地下,未來對豬場是一個威脅,建議有條件的豬場,可以使用高壓高溫水槍,或者在豬場門口建立簡易洗消車間,能夠給車輛消毒升溫,增加消毒有效性。
1、中國哪個地方養豬廠比較多?
中國養豬場哪里多,這個還真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原來我國的養殖大省有四川,廣東,山東,河南,后來由于環保的因素很多地方豬場都拆了,像福建,浙江,廣東都拆了很多豬場,而后來提出南豬北養,整個養豬產業都開始往東北和內蒙古集中。2018年發生非瘟后大家為了疫情防控壓力,開始往偏遠的西北和西南地區發展,所以我認為目前黑吉遼和內蒙古的規模場較多。
2、豬場得過非州豬瘟,附近有五十一個豬場房能養豬嗎?為什么?
非洲豬瘟進入我國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了,與前兩年相比,現在豬場發生非瘟的概率大降低,環境中病毒載量也相應減少,豬場得過非洲豬瘟,附近完全可以養豬,只要做好生物安全就可以。在工作期間,就曾幫助很多豬場復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助成功復產兩次,第一次復產后半年沒有任何問題,后來當地出現二次疫情爆發,感染后清場,后期又復產成本,
現在來說,非洲豬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他”。防控非瘟成功需滿足哪些條件?目前防控非瘟有很大難度,但并不是不可以,很多人面對非瘟束手無策,認為非瘟來臨只能束手就擒,這完全是被以前的非瘟嚇到了,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何以前防非很難?為何豬場“拔牙”大多數以失敗告終?因為在非瘟剛開始進入我國時,我們對于非瘟的認知度低,對于非瘟的病毒特點和傳播規律不了解,隨著豬場的感染爆發,環境中病毒載量升高,對于周邊豬場威脅較大,再加上很多農村散養豬場生物安全意識淡薄,甚至有些豬場一年都不消毒一次。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相當于摸黑過橋,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但是經過了20個月的時間,豬場逐漸了解了非瘟的發生、發展、發病規律,知道了豬場感染主要是人和車輛的帶毒傳播方式,也明白了早期“拔牙”要結合實驗室檢測。而且最重要的因素是現在環境中非瘟病毒載量在下降,豬場普遍提高了生物安全意識,即使散養豬場現在也知道要定期消毒,
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對抗非瘟的有利因素,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基礎上,非瘟是可以做到可防可控的。一、非洲豬瘟病毒高度接觸性,克制“他”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生物安全在非洲豬瘟感染時期,很多豬場聽信抗非瘟神藥,或者其他高端技術手法,結果最終還是被清場,面對非瘟,我們確實走過很多彎路,只有經歷了才知道非瘟的特點。非洲豬瘟病毒就像流行性腹瀉一樣,高度接觸性傳播,病毒移動雖慢,沒有強大的氣溶膠,但是接觸上幾乎就可以感染,
因此,其他手段防控非瘟,確實效果不佳,能夠阻止或者減少病毒進入和復制的有效手段就是生物安全。二、如何做好豬場有效消毒?而生物安全絕對不僅僅是消毒,很多豬場現在知道要定期消毒,這樣有助于殺滅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減少病毒傳播,但是如何做到有效消毒,哪些消毒是有意義的,哪些是無效的?1、噴霧消毒意義不大實際上,豬場大多數的噴霧帶豬消毒意義不大,起碼對非瘟防控效果一般,因為消毒液與病毒在空中接觸的時間很短,非瘟病毒只能通過短距離飛沫傳播,在空中的病毒本身也很少,
還不如把定期的噴霧消毒,改為走廊、過道定點消毒,增加豬舍腳盆消毒數量,定期更換腳盆消毒液,使用完工具,定期清理消毒。2、消毒前要干燥,消毒后要空舍對于豬場復產,重復的消毒次數,不一定起到有效效果,很多豬場第一遍使用火堿、生石灰,第二遍使用戊二醛,第三遍使用過硫酸氫鉀,最后還要進行一遍熏蒸消毒,消毒次數很多,但是每次消毒前都沒有對圈舍充分干燥,這樣消毒液與圈舍不能充分接觸,達不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另外,消毒后要注意豬舍空舍,因為消毒過程中不一定能夠把病原微生物全部殺滅,但是清理干凈的豬舍內只要不含有豬身上的有機物質,病毒在脫離了宿主細胞后,就會慢慢死亡,因此,消毒后少量病毒是可以通過空舍來“餓死”。3、車輛沖洗消毒不徹底一般豬場車輛在進去前,都會使用冷水沖洗一遍,再使用消毒液噴灑消毒,殊不知,車輛表面攜帶的病毒會隨沖洗的水流入豬場地下,未來對豬場是一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