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崖山戰役之后,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然而,張世杰認為長期在海上流浪,已經讓所有人精疲力竭,軍隊離心離德,一旦失去崖山,恐怕就要全軍潰散,于是“連年累月的在海上逃命,何時才是個盡頭啊,我們要在此地與元軍決一死戰,題目錯誤,崖山海戰并沒有取勝的機會,頂多只能說南宋方面在本已弱勢的情況下,又犯了幾個錯誤。
謝邀。因為崖山戰役之后,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滅亡標志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志著古典意義華夏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后無中華”這一說法。公元(1274年)元軍水陸大軍順漢江而下,中間除遇郢州阻礙,蕩舟繞城而過,一路暢行至漢口,元軍有“戰艦萬計,接踵而至,以數千艘泊于淪河灣口,屯布蒙古、漢軍數十萬騎于江北”。
守衛鄂州的宋軍也有“戰艦萬艘,分據要害”,宋軍主帥夏貴準備在陽羅堡與元軍決戰,“以戰艦數千余艘列于大江之下,橫其江面,其勢堂堂,若不可近”。但元軍溯流奔襲,避開宋軍主力,從青山磯渡江,再回軍夾擊陽羅堡,宋軍大敗,元軍焚宋軍漢陽戰艦3000艘,漢陽、鄂州皆以城降。以及后來的丁家洲之戰和焦山之戰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
2、在崖山海戰役當中,實際上是可以獲勝的,為何最后卻是慘敗?
題目錯誤,崖山海戰并沒有取勝的機會,頂多只能說南宋方面在本已弱勢的情況下,又犯了幾個錯誤。一、南宋行朝實力對比遠遠落后元軍崖山海戰爆發于1279年二月初六日,事實上,在戰爭爆發前,南宋流亡朝廷從上到下都已經厭倦了這種亡命生涯,尤其是領土越來越少,實力越來越弱,1276年,蒲壽庚在泉州發動叛變,屠殺南宋宗室及兩淮精銳宋軍上萬人。
蒲壽庚投降后,制造了600艘海船,并全部交給元軍,至此以后,元軍海上軍事實力一下子實現了從無到有。不久之后,宋軍在廣東井澳十字門一帶與元軍大戰,結果慘敗,損失過半,1277年,南宋行朝在官富場(今香港九龍城南)設立行宮,但由于長期流亡于海上,且幾乎沒有控制區域,其實已經失去了軍事能力。1278年,年僅十歲的南宋端宗皇帝因墜水染病而崩之后,很多大臣就想就此散伙放棄無勞的抵抗,
崖山海戰爆發前,丞相陳宜中去占城借兵,至此一去不復返。另一個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嶺全軍覆沒,本人戰敗被俘,可以說,對忽必烈及元朝政府來講,逃亡的南宋行朝只不過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游擊隊而已。所以,忽必烈最終只派張弘范率領蒙古軍千人和揚州水陸軍兩萬人前往討伐,二、南宋方面所犯的戰術錯誤既然實力對比天上地下,南宋方面根本沒法改變戰局,即使有一次戰術勝利,也不足以影響全部戰局走向。
1、自斷退路,身為宋軍統帥的張世杰非常悲觀,崖山,屹立于大海之中,南北縱橫二百多里,東西兩條長山之間對峙,下面夾著海水,地勢易守難攻。戰斗前,有人建議張世杰說,南宋應該搶占兩座山之間的出海口,這樣即便不勝,還可以繼續撤退,然而,張世杰認為長期在海上流浪,已經讓所有人精疲力竭,軍隊離心離德,一旦失去崖山,恐怕就要全軍潰散。
于是說,“連年累月的在海上逃命,何時才是個盡頭啊,我們要在此地與元軍決一死戰,”所以放棄了搶占出海口的計劃。此外,張世杰下令部下將山上的行宮和營房全部焚毀,全部人員撤退到海上集結,結果元軍完成合圍后,宋軍打柴、取水的道路全被封堵,只能啃干糧,或者等海水退潮時汲取淡水飲用,有的士兵忍耐不住饑渴去飲海水,結果喝了之后就嘔吐泄肚不止,戰斗力也愈發下降,
2、被動防守。張世杰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水軍統帥,從來沒有領會到控制制海權的意義,也不明白水戰和陸戰根本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就戰艦數量而言,張世杰有船1200余艘,其中很多是大型海船,元軍方面,總共只有四百二十艘,大艦更不如宋軍,然而張世杰口口聲聲要和元軍決戰,卻又不知道抓住兩路元軍尚未會合的機會,率先主動出擊,反而是把戰艦用大鐵索連起來結成看似強大的水上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