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洛陽被稱為神都,與中國古代的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有關,武則天把洛陽稱為神都,打造成了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國際大都市,一時間,長安城冷落了不少,我們不要孤立地看一個【洛陽被改名為神都】,還要看到武則天的其他【改名舉措】,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武則天為什么會在【名號】上有這么多的創(chuàng)新之舉,并進一步理解為何武則天會稱呼武周的首都為神都。
1、洛陽當時為什么被命名為“神都”?
洛陽被稱為神都,與中國古代的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有關。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稱帝,建立武周。從唐高宗駕崩到武則天退位,除了大約兩年的時間她住在長安外,其余二十多年時間一直住在洛陽,洛陽取代了長安的地位,成為武周的政治中心,武則天認為自己是周平王少子姬武的后代,因此她崇尚周代,不僅將洛陽改為神都,還在稱帝時定國號為周,可稱“光復舊宅”。
2、武則天為什么要改洛陽為神都?
我們不要孤立地看一個【洛陽被改名為神都】,還要看到武則天的其他【改名舉措】,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武則天為什么會在【名號】上有這么多的創(chuàng)新之舉,并進一步理解為何武則天會稱呼武周的首都為神都,武則天將【帝都】【上都】【京兆】【京師】之類古代政權對于【首都】的稱呼改為【神都】(公元684年),這首先當然是武則天抬高洛陽地位,從而與定都長安的李唐政權相區(qū)別的定都之舉,從而為她以女皇建立武周王朝(690年登基建立)造勢,并逐漸與李唐王朝產(chǎn)生區(qū)別。
與此相應的,武則天還將自己老家文水縣所歸屬的太原府升格為【北都】(690年),以此來尊隆自身的地位,再結合武則天的其他【改名舉措】,諸如:改中書省為鳳臺改門下省為鸞閣改尚書省為文昌臺改尚書省六部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為自己起名為“曌”并且改造了大量帝王常用漢字(下圖為洛陽明堂遺址公園里展出的武則天造字)由此可見,武則天采取了大量【改名】舉措改變了傳統(tǒng)皇權模式下的一些重要名稱,是武則天希望與李唐區(qū)別,從而突出自身革故鼎新的新朝姿態(tài)所致。
另外,我們從武則天的新名字【武曌】(日月當空照),以及武則天的新尊號【圣神皇帝】,以及武則天為了宣揚自己是應了佛經(jīng)預言而稱帝女主而大力宣揚《大云經(jīng)》等舉措來看,武則天存在神化自身的動機,她希望通過名字、尊號、佛經(jīng)來神化自己,從而增加自身的統(tǒng)治合法性,抵消傳統(tǒng)男權社會的反對力量,既然武則天自己的尊號改為【圣神皇帝】了,那么【圣神皇帝】的都城當然就會配套成【神都】咯。
綜上,以【神都】為代表的一系列【改名】舉措,都是武則天為了強化自身女帝統(tǒng)治合法性而展開的一系列政治宣傳工作,與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按照武則天面容塑造一樣,都是為了神化武則天的皇權所產(chǎn)生的,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確有幫助的話,一定要點贊支持哦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交流哦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歡迎動動手指賞個關注哦。
3、女皇武則天稱洛陽為神都,她死后為什么不埋在洛陽?
武則天是非常喜歡洛陽的,因為長安是李唐的大本營,政治中心由長安改到洛陽,有著重要的意義,武則天在洛陽建造了龍門石窟中的盧舍那大佛,建造了天堂、明堂和萬象神宮。據(jù)記載,當時的明堂高80多米,比現(xiàn)在故宮太和殿的兩部還多,要知道當年唐代的建筑比后世恢宏壯闊多了,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的傳統(tǒng)木建筑是日本奈良的東大寺金堂,是當時仿照唐朝的縮微山寨版,但已經(jīng)比明清時代的皇宮大不少,而正版的唐代宮室,可知而知,是多么美輪美奐,富麗堂皇,
武則天把洛陽稱為神都,打造成了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國際大都市,一時間,長安城冷落了不少。但是當年唐高宗病重時,留下遺言要回長安安葬,武則天也猶豫不定,于是唐高宗的棺槨在洛陽放了五個多月,都沒有下葬,這時,新科進士陳子昂剛當上官,迎合武則天的意思,上了一個奏折,打破唐朝皇帝在長安埋葬的先例,建議把唐高宗改葬洛陽,這就是著名的《諫靈駕入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