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在最南,但又在省城西面,不在省城正南方,因已有粵西稱呼,且更符合城省的方位感,稱為粵南也沒必要。有人說粵西是廣東后媽養的,又說最發達的地區在廣東,最窮的也在廣東,這雖然說得有點過分,但也足以體現出廣東非珠三角地區百姓的強烈不滿了,說到廣東,外省人一般都會自然而然想到發達兩個字,沒錯,廣東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多年位居首位,可以說存在感很強,但是如果你和別人我是粵西哪里哪里人,比如茂名,陽江,云浮,估計他們會一臉疑惑(湛江還好點),我想,這個原因和題主所說的粵西交通堵塞問題有一點聯系吧。
1、茂名高鐵站建在哪里?
茂名高鐵站在茂名南區,去年七月份通車,從廣州南站至茂名高鐵站兩小時多一點,去年十月份我坐了1次,剩客大概只有三份之二,可能是剛開通,且是閑時的原因,節假日可能要提前訂票,票價一百八十元,閑時比坐班車高,但是比班車節省時間,節假日比班車票價差不多,要坐的要提前預定。去年我坐到出口站,看到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搞好,用些圍的東西指導剩客出站,現在應該己經搞好,
2、在廣東為什么有粵東粵西粵北卻沒有粵南的叫法呢?
廣東的簡稱為粵。粵東粵西粵北的方位劃分都是以省會廣州為中心而形成的相對方位的地域稱呼,以省會廣州為中心,這個中心地帶處于珠江口的三角洲地帶,習慣上稱為珠三洲。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門和肇慶都被列入珠江三角洲城市,此外,珠三洲以東的潮州、揭陽、汕頭、汕尾一帶稱為粵東。湛江、茂名、陽江、云浮一帶稱為粵西,
韶關、清遠、河源、梅州一帶稱為粵北。從地理方位上看,粵東、粵西不完全對稱,粵西整體不單在粵東和珠江三角洲西部,也整體基本處于其南部,粵東整體基本在北緯22°6以北,粵西整體基本在北緯22°6以南。粵西湛江的雷州半島完全處于北緯22°以南至北緯20°之間,是我國大陸的最南端,如果要講廣東最南部,肯定是粵西的雷州半島及附近一帶。
所以,珠江三角洲不在最南,不可能稱為粵南,而粵西在最南,但又在省城西面,不在省城正南方,因已有粵西稱呼,且更符合城省的方位感,稱為粵南也沒必要。所以,廣東沒有粵南的稱呼就不奇怪,另外,粵與越字無論在廣東話的白話和漢語的普通話里發音都完全一樣。已有外國有越南的國名,再出現一個粵南顯然會更易混淆,引起很多不必要的混亂,
歷史上,河北正定人趙佗作為秦始皇派出統領南下大軍統一嶺南的將軍之一,在秦朝滅亡之后,在廣東、廣西及福建、貴州、越南等的一部分的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立為王。南越國傳承5代,持續了90多年,這一帶整體名稱為南越。粵與越字很多時候相通,這一帶也可稱為南粵。在這一帶整體以南才應稱為越南,也就是粵南,但大家都用越南這個稱呼。
3、廣東陽春有可能成為粵西的交通樞紐嗎?
陽春,屬陽江下面的一個不沿海的縣級市,陽江的陽東,陽西都是沿海的,陽春不是,陽春山多,平地少。但汕湛高速的開通,對陽春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因為,陽春將來很有可能就是粵西的重要交通樞紐。原來來往于廣州-湛江,深圳-湛江的,一般都走沈海高速,也就是說,過陽東,陽江和陽西而不過陽春,但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汕湛高速的開通,現在廣州-湛江的,很多車會走新興-陽春-湛江;而原來深圳-湛江的,很多也會走江門-新興-陽春-湛江。
這樣一來,陽春基本成了粵西的湛江和茂名甚至是廣西北海通往珠三角的重要過道,來往的車多了,發展機遇也就多了。陽春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旅游熱地,因為天然的環境十分優美,很多山都象桂林的山,所以每年吸引大量游人,其諸多有名景點,包括凌霄巖,通天蠟燭,陽春石林,崆峒巖,春灣,魚王石和白水瀑布等,將會把這個地方帶來強盛的人氣,
4、為什么同是廣東,粵西的交通網絡卻那么堵塞?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說到廣東,外省人一般都會自然而然想到發達兩個字,沒錯,廣東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多年位居首位,可以說存在感很強,但是如果你和別人說,我是粵西哪里哪里人,比如茂名,陽江,云浮,估計他們會一臉疑惑(湛江還好點),我想,這個原因和題主所說的粵西交通堵塞問題有一點聯系吧!先來看看一張地圖從這張圖中可以明顯看到粵西地區的高速網絡沒有珠三角一帶密集,而且由于粵西幾個城市位置呈直線分布,所以一兩條高速就可以把他們連接了,因此粵西地區的交通網絡恐怕不是堵塞而是稀疏吧,正由于交通網絡稀疏落后,才可能逢年過節時產生堵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