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未來的汕頭城市交通出行將非常便捷,展望末來汕頭因云軌裝備制造而帶動經濟發展,汕頭因云軌交通引領城市交通新模式發展榜樣。17年,汕頭被列為廣東副中心,將重點把汕頭海灣新區建設成為汕頭創新引領區,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假若省政府重視與支持汕頭當地的經濟發展,是沒有什么困難能阻擋汕頭的經濟發展的。
1、汕頭和深圳同時發展,為什么汕頭那么落后?
實話說,潮汕三市協同發展,向著以汕頭為主、潮州和揭陽為次的同城化方向發展會非常有前景,能夠有效地統一規劃,整合資源。不像粵西只能湛江和茂名同城發展,而且整合還比較難,可惜的是,潮汕三市到現在并沒有什么大的動作,可能還要往后推。潮汕三市整合資源十分重要,三市各自的面積都太小了,獨自發展會慢很多,而且上限比較明顯,畢竟基本上不可能如同北京上海那樣有諸多優勢而利用比較小的土地發展起來,
三市加起來的話面積和湛江差不多(這個我沒有具體比較過,不過看起來是差不多的),gdp是湛江的兩倍,前景很可觀。所以我的觀點是,如果優先發展粵東,三市資源整合是一定的,畢竟汕頭不像湛江有那么大的地方,不像粵西這邊,資源優先提供給湛江都沒問題,因為湛江有足夠的地方鋪設產業鏈,就像中科煉化、巴斯夫,這些帶動的產業鏈湛江完全能夠吃得下。
省政府給粵東粵西的項目只能是大型工業項目,像類似格力、華為所在的這些高科技產業省政府不會給的,也給不了,人家也不愿來,而這些大型工業項目帶來的產業鏈要有足夠的土地,其他資源如實驗室、醫院、大學等都是次要,對城市發展帶動相對來說是有限的,遠不如工業項目的帶動作用。所有基礎設施粵西都比粵東慢好多年,有的甚至十幾年,比如高速,動車,高鐵,跨海大橋,跨海隧道,機場!潮汕地區交通現在已經很完善了,高速已經形成小環線了,
還有一點,僑資對汕頭投資不少的,只是很多人老愛拿汕頭去和珠三比,就汕頭利用僑資的數量和體量,應該會比同為僑鄉的江門多的。汕頭的電廠,碼頭,海灣大僑,樓旁,學校僑資背景的大把,工廠也不再少數,都在補短板,粵西現在連高鐵都沒有,粵東和粵北這方面都比粵西好。粵西的話看湛江了(粵西的很多投資都投給湛江了),湛江未來會有五條高鐵,高速也不差,玉湛高速今年通車,南寧到湛江的高速預計明年開工(有的說是今年會開工,雖然這個可能性不大),湛江國際機場22年完工,港口40萬噸那個好像是24完工(這個不太記得了),
相比之下廣佛,深莞各自都市圈占比接近七成。珠中江三市里本來就是珠海經濟最好,gdp最高,醫療教育交通更是如此。省對汕頭的期望比對湛江的期望高,但省在投入上湛江比汕頭高,汕頭—深圳,湛江—廣州,基本上兩個核心廣深分了兩個副中心。汕頭的優勢:汕頭靠近福建、廈門(也是劣勢容易人才流失吧)甚至之后的臺灣(汕頭發展的好隱性能提高的機會)珠海也是核心城市了,但七普數據珠海只有244萬,整個西岸都市圈卻有1426萬人,小馬拉大車(圈內第二高的中山人均GDP還不如全國平均),這個核心可能有心無力,
2、汕頭現在經濟真的在發展嗎?
2017年,汕頭多項經濟指標亮眼,四項指標全省排名第一,特別是GDP增速全省奪冠。2018年上半年,汕頭的工業增加值增長9.9%,對歐盟、印度等地區的出口額分別增長10.9%、2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9.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56.8%,總的來說,汕頭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除了這些數據,汕頭的城市建設也讓市民切切實實感受到不少的改變,
中心城區和周邊區縣大部分道路得到了升級改造;揭惠高速公路南段已通車,從珠三角到汕頭更方便;汕頭西片區老城改建;珠港新城、南海灣新城、東海灣新城高速發展;萬達廣場順利推進...這兩年,汕頭的發展可謂勢頭迅猛,這當中離不開投資興業環境的日益改善,民間投資的活躍增添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2017年,汕頭被列為廣東副中心,將重點把汕頭海灣新區建設成為汕頭創新引領區,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