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央行調高存款利率基準,也就是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收緊,其預期影響巨大,因此雖然市場貸款利率很高,但央行不會輕易調整利率。為什么民營銀行要給出這么高的利率呢,大家都知道,P2P的利率很高,但是為什么還是很少人敢投資P2P呢,貸款利率較高,是因為銀行對于風險補償的要求提高,并不是資金面緊張的影響。
1、目前銀行存款利率這么低,貸款利率那么高,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這個問題有些宏觀經濟的味道,我以自己的觀點來解釋一下:眾所周知,我國已經實現利率市場化,因此無論存款利率,貸款利率都是由銀行自行根據需要來確定。但是,存款利率不是銀行隨便給的,而是有比較基準的,那就是所謂“利率之錨”——是活躍于市場中的以7天期為主的(正、逆)回購利率或更長期限的MLF利率等市場化利率,
實際上,以上不管哪個利率,這些“錨”都是央行調整市場利率的手段。近期央行之所以維持一個較低的存款利率水平,是根據其貨幣政策目標來確定的,人行行長易綱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的發言及答問時表示,當前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緊。——也就是說,央行認為現在的利率水平是合適的,如果央行調高存款利率基準,也就是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收緊,其預期影響巨大,因此雖然市場貸款利率很高,但央行不會輕易調整利率。
再來說貸款利率,目前貸款利率較高,是因為銀行對于風險補償的要求提高,并不是資金面緊張的影響。實際上,現階段銀行貸款是放不出去或者說不敢放,而不是資金緊張導致貸款利率的提高,曾經有一段時期,確實是銀行資金緊張。那是因為監管要求表外的業務回表,銀行的表外業務一旦回表,就要消耗大量資本,相應需要的資金量也增加。
從那時開始,銀行確實是開始借此機會提高了貸款利率,不過,隨著央行不斷放水給銀行緩沖,加上監管對于表外業務回表的要求降低,實際上銀行資金面已經不緊張。對于銀行來說,最大的問題變成了如何將貸款安全地發放出去,現在銀行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表外業務收縮,平臺貸款被叫停,上市公司頻頻暴雷,債券市場風聲鶴唳,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提升,銀行的利潤來源被壓縮,只能采取“以價補量”的方式,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也就是風險補償)要求來獲取利潤。
2、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么高,為什么吸收存款的難度系數很大?
大家都知道,P2P的利率很高,但是為什么還是很少人敢投資P2P呢?因為——怕,很多人擔心P2P隨時可能的暴雷,同樣的道理,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么高,攬儲難度系數依舊很大,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人們對其不信任感。民營銀行股東截止2019年6月末,我國一共有17家民營銀行,這17家民營銀行里,除了微眾銀行以及網商銀行的股東騰訊、螞蟻金服為大家所熟悉之外,其余15家的股東雖然也是當地勢力較強的企業,但是綜合實力跟騰訊以及螞蟻金服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有的第一大股東,很多人連聽說都沒聽說過,對于陌生、不熟悉的,大家往往就報有懷疑的態度,
民營銀行的利率目前在京東金融上,我們可以看到民營銀行的利率整體水平遠遠高于國有大行,除了利率高之外,其流動性也遠遠高于國有大行,提前支取大部分均有靠檔計息的功能,這是國有大行中大額存單才具備的功能,不得不說,民營銀行的優勢是極為明顯的。為什么民營銀行高利率?可以存嗎?為什么民營銀行要給出這么高的利率呢?銀行的利潤主要來源為存貸息差,存貸息差的關鍵在于存款,沒有存款,談何貸款,
在品牌知名度、綜合實力等均弱于傳統銀行的情況下,提高利率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就成為民營銀行的唯一出路。其實民營銀行也是經銀監會正式批準設立的,在民營銀行的存款同樣享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50萬元的范圍之內的本息,即使民營銀行破產,仍然可以獲得賠付,所以說只要你本息不超過50萬元,其實民營銀行是可以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