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離黃河很近,那有個有名的河口,叫柳園口。它也是我最早去過的開封景點,說起來已經有20多年了,似乎傳說那里曾經是開封最高的地方,從那里可以俯視整個的開封,而開封又像一個碗,四周高,中間低,多年前,我們好像是從開封化肥廠往西走,去開封警校的路上遇到的。
1、開封有什么好玩的景點推薦?
開封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宋代都城,當時稱東京汴梁。好玩的地方很多,是有名的旅游城市,在古跡方面有:龍亭公園、鐵塔公園、山陜會館、大相國寺、繁(當地念‘薄’)塔、延慶觀、古吹臺、劉青霞故居、朱仙鎮岳飛廟、書店街等。復古文化景觀有:《清明上河園》、開封府、包公祠、天波楊府、大宋御河、城墻公園、大宋武俠城(森林公園)、鼓樓、中國翰園碑林、七盛角、珠璣巷、鼓樓里、中國四大名鎮——朱仙鎮的啟封故園等,
現代人文景觀有:包公湖、汴西湖、開封文化客廳、開封博物館(新館)、圖書館(新館)、海洋館、金明池、半畝園等等。這里特別介紹的是夜游大宋御河,無論是步行還是乘船,沿途景色、燈光十分美麗,使人留連忘返,觀光之余餓了就到夜市吃小吃,開封的夜市有著千年的傳統,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從晚上6點一直道天將破曉,食品眾多,
2、北宋的“汴京八景”是哪八景?現在還能在河南開封看到嗎?
4100年建城史和建都史,八朝古都,北宋時期世界第一大城市,開封的名頭原來是很響亮的,正如十幾年前《紐約時報》一篇讓開封很失落的文章所說的那樣,《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云煙》,這個標題對于開封來說,是很貼切的,開封的輝煌,從大宋南遷之后,就開始衰落了,一路衰落下去,但好歹還算個省會城市,到了建國后省會西遷,它連省會也不是了,真正是繁華落盡了。
在這個背景下,說起“汴京八景”這種話題,也只能算是對“東京夢華”的懷念或自嗨而已,再說,對于某地的“八景”或“十景”,原本就是歷史上文化人自嗨的產物,為什么不是“九景”、“十二景”?繁臺春曉對于“汴京八景”的感知,書面上是看到的較早的,最早的版本據說是明代《明成化河南總志》一書中的記載。
說那“八景”是“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曉月,資圣熏風,百崗冬雪,大河春浪,吹臺秋雨,開寶晨鐘”,這“八景”我們想象的大概只有“大河春浪”和“吹臺風雨”了。開封離黃河很近,那有個有名的河口,叫柳園口,很多年前,我去走黃河時,跟著一干人等在那逗留過,那里淺水一灣,淺灘大片,還有不少的水鳥如白鷺、灰鷺等,風光還是有點意思的。
但要排進現在的“八景”,估計“再議”的意見居多,但歷史上的柳園口,可不是這么個樣子,聽黃河邊的老人們講,好幾十年前,黃河睡眠闊達十幾公里,不像現在這么寒磣,那足可見黃河的水大。柳園口沒了”大河春浪“,現在變成了鳥類的天堂,而在明代,估計水還要大,那個時候黃河水是沒怎么治住的,開封也飽受黃河水患,城市被淹了一次又一次,實在是提起黃河來,居民們會一肚子苦水,但文人雅士卻把大河也排上了“八景”之一,是他們的扯淡,還是不知民間疾苦,還真說不清。
但為何是“大河春浪”而不是”夏浪“或”秋浪“,大約是春節不是洪水季,黃河水不是渾黃的,再加上有新綠,所以有可愛的成分罷,而秋天又太蕭瑟,讓人感傷,不適合對外炫耀,所以只有”大河春浪“,最對得上文人的胃口。吹臺風雨,能有啥稀奇的?吹臺風雨,我是去過的,至今還有那么一個高臺,相傳是漢代集會尋歡的場所,不知道明代那兒的風雨跟別的地方的風雨有何不同,是荒郊野嶺,行人少至之地,風雨交加,密林密布,更適合離別踐行?也許各自的胃口不同,別人編纂的”汴京八景“,不合我的調調,我要加點自己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