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之前,秦國三十五代國君的墓又在哪里呢。早年在趙國邯鄲為質,后在呂不韋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即便在當今,天水也有一種濃厚的秦文化氣息,從秦州到秦安,秦文化在這里有種歸屬感的安逸;起于天水,盛于長安的秦腔在這里留有古老的余韻,這個我想基本上絕大部分國人都知道,在驪山。
1、秦朝的發源地在哪里?
那肯定在天水。天水,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關中平原圈西側,從地理位置來看應該是關中平原圈的重要城市,天水史上曾名上邽,秦州,傳說中伏羲和女媧的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著“羲皇故里”之稱,這里是大禹治水后最早出現“秦人”的地方,更是秦文化的發祥地。西周時期,秦襄公因保衛周王朝有功,被封為諸侯國,封岐山以西之地為“秦”國,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名稱,此時的秦國面積是岐山西側以天水為中心的往外輻射的面積劃分,
與現代的陜北高原,關中八百里秦川,陜南山地組成的“三秦”比起來,最早的“三秦”包括了八百里秦川以西的隴東,天水一代的秦始國。即便在當今,天水也有一種濃厚的秦文化氣息,從秦州到秦安,秦文化在這里有種歸屬感的安逸;起于天水,盛于長安的秦腔在這里留有古老的余韻,確切的說:秦朝的發源地在天水。(圖片來自網絡),
2、秦始皇的陵墓在哪里?為何挖不得?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秦始皇陵墓在哪里?這個我想基本上絕大部分國人都知道,在驪山!通過現代手段,我們也能探測得到準確位置,整個陵墓大概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墓室位于皇陵大概35米左右的位置,為啥不挖?以我國現有的工程水平,挖個陵墓,簡直不要太容易,畢竟號稱基建狂魔可不是白叫的。但是我們確實有太多的理由不去挖它,
首先,前車之鑒,太痛心。我們在幾十年前發掘了一部分陵墓,里面珍貴的文物精妙絕倫,嘆為觀止,然后由于現有保存手段不夠,大量文物失去色彩,被氧化,長沙馬王推精美的絲綢、秦兵馬俑炫目的色彩,現在都看不到了。現在除了被盜墓破壞的,會去搶救性挖掘,我們政府已經不會主動去挖掘陵墓了,其次,國民心理,不支持。秦始皇陵畢竟是我們國家的祖墳,我相信大多數民眾都是不愿意去挖掘的,這畢竟不是一個光榮的事,政府也不可能違背國人的心意去強行挖掘,畢竟我們是民主的政府,
大多數考古學家都是想保留我們歷史文化的瑰寶留于子孫后代的。沒有哪個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提議去挖掘秦始皇陵墓,最后,挖掘出來,無意義。即使現在將秦陵挖掘出來,意義其實并不是太大,費大量人力財力去做這個事確實不劃算,多一處博物館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沒有太大的幫助,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太多,需要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
3、除了秦始皇的墓秦代其他國君的墓都在哪里?
眾所周知,作為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嬴政的陵墓位于陜西省西安臨潼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那么,在秦始皇之前,秦國三十五代國君的墓又在哪里呢?根據現代考古,除了秦始皇陵以外,秦國歷代君王的陵墓主要分布在五個陵區,即西垂陵園、平陽墓區、雍城陵區、咸陽陵區和秦東陵,1、嬴非子:未知。作為秦國的始封君,嬴非子早在周孝王時被封于秦地,周厲王二十一年(858年),嬴非子去世,
至于嬴非子死后葬于何處,目前尚不可知。目前甘肅天水麥積山風景區的牧馬灘,相傳曾是嬴非子為周王室牧馬的地方,2、秦侯:未知。作為秦國歷史上的第二位君主,史料關于他的記載極少,只知道其為嬴非子之子,其子為公伯,甚至連本名也不得而知,秦侯于周厲王三十一年(前848年)前后去世,但不知死后葬于何處。3、秦公伯:未知,
秦國第三任君主,史書很少關于他的記載,只知道其為嬴非子之孫、秦侯之子,其子為秦仲。秦公伯在位大約僅有三年,于周厲王周厲王三十四年(前845年)前后去世,同樣不知道死后葬于何處,4、秦仲:未知,秦國第四位君主,于周宣王四年(前824年)獲封大夫,奉命率兵進攻西戎,最終于周宣王六年(前822年)戰死于與西戎的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