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這些年大力發展制造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完善各種配套設施,因此逐漸成為產業轉移的熱土,而且越南人工成本、房價、地價更低,因此國內也有不少產業轉移到越南。中國人在越南適合做技術類和管理類的工作,在越南北方工作的中國人工資比南越低,疫情期間,還有不少在國內過春節的中國人沒有返回崗位工作,從2月1日下午3點越南民航局暫停中國方向的航班飛往越南。
1、為什么廣東有的工廠不去湖南江西開發工廠,選了去越南開發工廠?
反過來問,為什么廣東有的工廠就要去湖南、江西建廠,而不選中西部其它省份?工廠去哪建是人家權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選擇,而不是非要去湖南江西建才行,個中影響因素是有很多的,其中更多的是利益使然。因為資本是逐利的,當企業發現利潤越來越微薄時,自然就會做出評判,選擇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湖南江西的生產成本未必比越南低,
越南這些年大力發展制造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完善各種配套設施,因此逐漸成為產業轉移的熱土,而且越南人工成本、房價、地價更低,因此國內也有不少產業轉移到越南。其次,中美貿易戰可能加速了中國一些制造業轉移到越南的步伐,因為這樣就可以降低或避免加征關稅帶來的影響,因此有些廣東企業選擇在越南建廠就不足為奇了。
2、中國人在越南適合做啥工作,工資多少?
中國人在越南適合做技術類和管理類的工作,工資因職位而已。基層技術類和管理人民幣7000左右,高管年薪幾十萬的也有,相對來說南越的工資高過北越。北越與我國廣西和云南交接,出入境方便,交通工具有大巴、火車。所以在越南北方工作的中國人工資比南越低,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先是勞力密集型的制造業較多、比如鞋服類制造、電子類等。
這些企業大多是臺資、也有韓資和日資,中國企業也不少。大部分企業在中國移到越南,有些到目前為止還有分廠在中國,只不過規模壓縮好多,中國的技術類和管理人員在越南相對來說比國內輕松,伙食不錯,衣服也是企業請當地員工洗好。疫情期間,還有不少在國內過春節的中國人沒有返回崗位工作,從2月1日下午3點越南民航局暫停中國方向的航班飛往越南,
3、為何在柬埔寨、越南開工廠老板越來越多關閉企業甚至倒閉?
以勞動力成本低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柬埔寨和越南,變成了很多國際品牌的“代工廠”,制衣、制鞋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成了它們的主要產業,例如服裝制造是柬埔寨第三大支柱產業,僅次于農業和旅游業。同時,也吸引了一些國內制造商前往,最有名的莫過于泉州,1、東南亞勞動力成本飛漲,越南工資甚至超過生產力水平盡管柬埔寨和越南的工資水平相對較低,但也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調查發現,過去4年間,在東南亞國家首都地區的工廠,低技能勞動力的工資漲幅從11%到91%不等,2007年~2015年,越南最低工資標準呈兩位數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人均GDP以及消費者價格水平的增速。對此,越南經濟與政策研究協會警告稱,工資漲幅應當放緩,來與勞動力的效率相匹配,
2、勞動力素質不高,降低人口紅利效果據很多赴東南亞開廠的企業家稱,當地的工人素質普遍不高,生產效率不高,需要增加在管理和培訓方面的投入。一名在越南開廠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國內工廠的生產效率約為海外工廠的2.5倍,這幾乎使單個工人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消失的一干二凈,在工資連連上漲的背景下,勞動生產效率沒有明顯提升,顯然會淘汰一部分不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
3、工人維權活動頻繁,影響工廠正常的生產活動在東南亞國家,當地人普遍認為雇主和員工是理所當然的對立面,因此工人們維權意識很高,屢屢發生罷工行為,此前,柬埔寨工人不斷要求漲薪,就發生接二連三的大規模抗議示威,這些現象令各大品牌不敢輕易下單。由于訂單出現下滑甚至不足,很多當地的工廠被迫停止生產,甚至倒閉,
在當時,柬埔寨服裝生產協會的247家會員企業有一半無法得到足夠的訂單,在接下來幾個月都面臨開工不足的情況,生產設備也將閑置。4、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降低企業競爭力此外,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位于產業鏈的底端,依賴訂單產生的微薄利潤存活,扣除人力成本,企業還要負擔物流和原材料成本,受東南亞生產水平不高影響,很多原料都要從中國國內運過去,這也會增加企業的投入成本柬埔寨商務部的數據表示,從今年一月份到三月份,柬埔寨服裝和紡織材料的出口量增長了17.5%,總額達13.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