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蔣·經·國看到蘭州四圍群山干枯,認為蘭州缺水是個大問題,遷都蘭州的計劃并不實際。國·民·黨1942年曾考慮“遷都”蘭州,但因蘭州缺水而打消了念頭,蘭州《地方文獻志》中選錄了蔣·經·國《偉大的西北》有關蘭州的部分,黃河蘭州段年過境流量為329億立方米,而國家分配給甘肅黃河流域的可利用水量只有約30億立方米。
1、黃河從蘭州穿過,為什么蘭州還缺水?
從數據來看,蘭州是缺水的。2014年,蘭州市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只有72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2150立方米的33%,而黃河蘭州段年過境流量為329億立方米,而國家分配給甘肅黃河流域的可利用水量只有約30億立方米。而實際上,蘭州并非資源性缺水城市,而屬于結構性缺水,也就是說,在蘭州局部呈現出來的缺水現象并不是因為水源匱乏、水量不足所致,而是不科學、不合理的生產、生活用水方式導致水資源得不到均衡配置,使得局部地區或某些領域水資源吃緊;而在另一些地方,水資源利用方面卻存在著驚人的浪費,比如在城市中心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對水的浪費仍然十分嚴重。
蘭州的缺水既與人為因素有關,同時也存在著特殊地域限制的原因,東西長而南北狹窄的地形使不少用水群體遠離黃河河道,而南北高山尤其是依山而建的建筑物由于地勢較高,更增加了取水用水難度,使其成為城市邊緣的缺水群體。蘭州被稱為缺水城市,主要是受自然條件制約,使城市整體水資源利用不充分,水利基礎設施條件薄弱,自然環境呈現干旱少雨的基本特征,
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市供水設施建設落后于經濟發展速度,局部地區供水不平衡,水量小、水壓低,例如蘭州周邊高坪地區、和平地區、雁灘地區、榆中高新開發區都屬于發展型缺水,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壓力較大。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類型的缺水問題,一方面要加大對水利設施和管網的建設,使其能夠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滿足市民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要加大對廢水的循環再利用,讓企業及個人養成自覺的節約用水、廢水利用習慣,
再講一個歷史故事。國·民·黨1942年曾考慮“遷都”蘭州,但因蘭州缺水而打消了念頭,1942年春天,蔣·經·國、蔣·緯·國兄弟赴西北考察。《蔣·經·國傳》中說,蔣·經·國此行與接替盛·世·才出任新·疆·省主席有著密切關聯,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為“遷都”蘭州進行的考察論證。蘭州《地方文獻志》中選錄了蔣·經·國《偉大的西北》有關蘭州的部分,
《偉大的西北》記述,當時蔣·經·國就住在蘭州城中最好的賓館——勵志社(今蘭州市委院內西南隅),他們喝的是黃河水,很渾濁,要放入些許白礬,攪拌后,稍許即可澄清,燒開后飲用,是甜的。而洗臉水則直接汲自院內的水井,很清澈,但因含有微量鹽堿,洗時不太舒服,同時,蔣·經·國看到蘭州四圍群山干枯,認為蘭州缺水是個大問題,遷都蘭州的計劃并不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