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我和老公是2011年回西安的,當時都是在北京做銷售,如果是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應當包含了6大部分工資,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在我看來,西安人的工資高低分三類人群,新興產業的企業工資給得挺高,已經和北上廣接近。
1、西安平均工資大概是多少?
根據網絡調查的一份數據顯示,西安市的平均工資只有4203元。75%的人工資在6000元以下,月薪過萬的人在6.5%,不過網絡公布的平均招聘薪酬還是蠻高的。按照2019年一季度各大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來看,西安高達6860元,而2018年只有6294元,可能是這些招聘單位,只招聘高端檔次人才吧。根據8月13日西安市醫保局和人力資源局公布的2018年度西安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通知,2018年西安市的全口徑平均工資為78000元,相當于月均工資5983元,
這是由西安市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如果是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應當包含了6大部分工資: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這些工資是包含了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個人所得稅在內的,屬于應發工資的月均值。因此,我們實際每月到手四五千元也是很正常,對于低收入群體,西安市的最低工資標準只有1680元,如果扣完社保、公積金每月一兩千元也是有可能的。
2、西安是否如網上所說“工資低,高消費”?
謝邀,我是漫談長安,我有靠譜的答案!首先我不認可這句話,這句話套在任何城市都是合適的,北上廣沒有工資低的工作嗎?北上廣不是高消費的城市嗎?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在我看來,西安人的工資高低分三類人群。1、國企、事業單位工資不高不低,但福利還是不錯的,2、新興產業的企業工資給得挺高,已經和北上廣接近。3、中小微企業給的工資挺低的,比較符合網上的說法,
先說第一類,這樣的人在我身邊就有很多,要么是國企,要么是事業單位公務員。他們的待遇普遍不高不低,但由于有各種福利,屬于幸福感比較強的人群,尤其是家本身就是西安的,父母有退休金,手里有一兩套閑置房產的,更是幸福感滿滿。第二類多是外地企業在本地的分公司,這類企業由于來自北上廣,工資待遇都比較和北上廣看齊,
收入還是大大的高于本地平均水平。比如華為、頭條、中興等等,這類企業給畢業生起步都是8千左右,稍微做出點成績就過萬。在西安整體打工人群中算是收入中上等的人群,第三類就是網上說的工資比較低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業。這類企業由于資源少,競爭激烈,利潤偏低,自然也給不了高薪水。但西安的民營經濟這么多年來本就不是很發達,但又容納了大量的就業人群,
自然給大眾留下的就是“工資偏低”的印象。再回答第二個問題西安的消費高嗎?從我這么多年的感受來看,西安的消費屬于中等,和北上廣比起來,一點都不算高,如果一個人在西安,租個差不多的房子,一千多塊錢就可以拿下。一頓飯也就20塊錢上下,出門坐公交地鐵還有折扣。就算是人情客往,兩個人一頓飯二百多塊錢也不算寒磣,
這和北上廣比起來,哪一點算是高的?當然,如果你每天出門就是打的、每天幾杯星巴克續命、吃飯必須四菜一湯,那就沒法說了。畢竟現在市場經濟,有多少錢都能花出去,和北上廣比起來,哪里更適合就業首先造成以上提到的現狀的原因太多,一句兩句說不清。但絕對不能偏聽偏信,認為網上的都是對的,稍微理性思考一下就能明白,1200多萬人口的城市,如果都如網上所述,那么這個城市還能有這么多人嗎?再說和北上廣比起來,哪里更適合就業?這個問題根本就是無解,因為沒有前置條件!每個人的出身不同,受教育情況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個人資源不同,個體發展訴求不同。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只可能是千人千面,假設你在上海待了10年,你還會回西安發展嗎?估計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從一個外地回西安發展的過來人講,如果想在哪里發展,就要做好準備,扎根下來,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身邊聚攏更多的資源,而這個無關乎是在本地還是外地,而是在于自己的選擇,因此,如果你現在正在考慮在西安還是到外地發展,那么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