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廣化(1905—2004),安徽淮南壽縣人。孫大光(1917—2005),安徽淮南壽縣人,楊銀聲(1918—1993),安徽淮南壽縣人,題主所說的報恩寺,位處淮南壽縣,相信不少安徽人是相當熟悉的,淮南壽縣歷史名人有不少,這里介紹3位,說起壽縣報恩寺,鎮館之寶“重佛舍利”金棺不得不提。
1、關于淮南壽縣報恩寺,你知道多少?
提起報恩寺,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南京的大報恩寺了。而題主所說的報恩寺,位處淮南壽縣,相信不少安徽人是相當熟悉的,據《壽州志》記載,這座位于壽縣城內東北角的佛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更有傳說,壽縣報恩寺是著名的玄奘法師建造的,這座佛寺規模宏大,建筑雄偉,在江淮大地上更是首屈一指。
說起壽縣報恩寺,鎮館之寶“重佛舍利”金棺不得不提,報恩寺內的九級佛塔,始建于北宋時期,在清代遇到一次地震后,佛塔塔身損毀嚴重,只剩下了三層。1977年,在對這座三層的殘塔進行拆除時,發現了塔下的地宮,地宮里不僅有美輪美奐的壁畫和佛像,還有金棺銀槨。其中,金棺裝滿了舍利子,底部有“重佛舍利”四個字,金棺銀槨做工十分精美,極其罕見。
2、淮南壽縣歷史名人有哪些?
淮南壽縣歷史名人有不少,這里介紹3位,曹廣化(1905—2004),安徽淮南壽縣人。1926年入黨,開國少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2年參加紅軍,曾任紅四方面軍第25軍73師師部書記,四方面軍參謀部書記,總司令部機要科科長。參加過長征,抗戰時期,曾任軍委軍事工業局政治處主任,八路軍129師385旅警備第4團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東北人民自衛軍第4縱隊第10旅政治部主任,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10師政治部主任,遼東軍區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東線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后勤部運輸部政委等職,參加過新開嶺、四保臨江、梅河口和遼沈、平津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南軍區軍需部政治部主任,中南軍政大學第1分校政委,解放軍總干部管理部軍銜獎勵部部長,第20步兵學校政委,總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長,防化學兵部政委,軍事檢察院檢察長等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4年4月21日在京逝世。孫大光(1917—2005),安徽淮南壽縣人,1934年入黨,原地質礦產部黨組書記、部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共青團江蘇省委發行部部長,共青團上海滬東區委、閘北區委組織部部長,共青團江蘇臨時省委宣傳部部長,上海學生南下抗日義勇軍政委等職,抗戰時期,曾在廣東、重慶、長春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在黨組織安排下,曾任國統區長春市社會局局長、教育局局長,以國民黨長春接收大員身份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48年參加內蒙古土改工作,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內蒙古區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東北人民政府交通部秘書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東北航務總局局長,交通部北洋區海運管理局局長,大連海運學院院長,交通部計劃司司長、副部長、部長,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地質總局局長,地質部、地質礦產部部長等職。
2005年1月13日在京逝世,楊銀聲(1918—1993),安徽淮南壽縣人。1932年入黨,開國少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少共壽縣縣委執委,皖西北游擊大隊宣傳員,皖西北獨立游擊師連指導員,皖西北特委青年部部長,廬江縣金牛區區委書記等職,參加過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三年游擊戰爭。抗戰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組織干事,第3軍分區20團黨總支書記,第1軍分區10區隊政委,靈(丘)繁(峙)支隊副政委,第5軍分區35團政委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第3縱隊9旅27團政委,華北野戰軍獨1旅副政委,第一野戰軍65軍195師政委等職。參加過清風店、石家莊、平津、太原等戰役戰斗,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志愿軍第65軍195師政委,第65軍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第21軍副軍長、政委,第65軍政委,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總參謀部第二部政委,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