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頭的新娘等了半天,沒等到自己的郎君,等來的卻是醫院ICU的病危通知。盡管形式,方法,節目內容等不盡相同,但鬧洞房總是要鬧的,鬧婚房找新娘的鞋時,五位大漢一進門就將她舉起,強行拖入另一個房間并將房門反鎖,新婚的晚上鬧洞房是古時候遺留下來的風俗,在不同的地區肯定各有不一樣的鬧洞房的方式,在鄉村的婚禮中,它增加了婚禮過程的熱鬧氣氛,但同時也難免包含了某些不文明的舉動,比如在婚禮現場講粗話,動手動腳等不文明行為。
我忘記了在哪看到的故事。也說的是鬧洞房的事,只是這些鬧洞房的人都是文人雅士,非要新人為此時此景當場做首詩。刁難新人還玩斯文不依不饒的,新人不愧有才,當場做了首詩說,謝天謝地謝諸君,小女無才那會吟?借得唐人詩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那些鬧洞房的人,一聽只好乖乖離去,不敢在逗留耽擱人家好事了。只是參與,謝謝。
鬧洞房,在于“鬧”,玩玩鬧鬧,辦喜事,熱鬧,喜慶。在老家農村,小時候看到過鬧洞房的,晚飯后,村里年輕人三五成群相約,去新人家鬧洞房。開始,大家起哄,和新娘子說俏皮話,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人故意你推我,我推你,讓新郎官和新娘子挨在一起接吻,逗樂,小打小鬧,起哄,玩一會兒。然后,眾人離去,房門關上,幾人一起躲在窗外,偷聽新郎和新娘悄悄話。
3、新婚的晚上都是怎么鬧洞房?
新婚的晚上鬧洞房是古時候遺留下來的風俗,在不同的地區肯定各有不一樣的鬧洞房的方式,在鄉村的婚禮中,它增加了婚禮過程的熱鬧氣氛,但同時也難免包含了某些不文明的舉動,比如在婚禮現場講粗話,動手動腳等不文明行為,在我們當地,早些年因為不像現在自由戀愛,很多人都是經過媒人或者是親戚介紹認識,有的甚至沒有戀愛過程,所以新婚之夜親戚朋友鄰里鄉親們都會使出各種招數鬧洞房逗樂新郎新娘,有時讓他們唱歌、鉆桌腳(從桌子底下鉆過去)、喝交杯酒時,有人就會推新郎官的頭,讓新郎、新娘頭碰頭,引來笑場,有時拿個竹桿子綁上線掉上糖果作釣魚游戲,讓新郎新娘用嘴巴去搶咬糖果,如果是咬不上就不讓進洞房,記得最喜歡的事就是和新郎官碰杯喝酒,企圖把新郎官灌醉,讓新郎官在洞房花燭夜露些丑態和笑話,然后還會有人在新房的窗戶下等著聽新郎官和新娘動靜,如果新郎官被灌醉了,第二天就會有“新聞”傳播,說新郎官的笑話,反正誰有什么奇招怪式,能想出的辦法都會使出來,但是大多數新郎官都不是傻子,還有伴郎、伴娘也會有招數,幫著新郎、新娘接招解招,不至于讓新郎、新娘“吃虧”,鬧洞房能促使沒有戀愛過程的新婚夫妻在洞房花燭夜盡快熟悉,有戀愛過程的不在此列。
4、農村結婚常說的“鬧洞房”的來歷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叫“鬧洞房”?
“十里風俗不一般”,可是,結婚之夜鬧洞房這個風俗在全國漢文化地區統統一樣,都有這個規矩。盡管形式,方法,節目內容等不盡相同,但鬧洞房總是要鬧的,當然,我們這里也不例外。風俗,也就是約定俗成,每當一個人白結婚之日起,鬧三天洞房這是規矩。如果沒有人去鬧洞房,這說明這家人沒有人緣,沒有朋友,做人處世有問題,
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結婚之夜沒有人鬧洞房,全家人不得不全體出動,出去請比較說得上話的人到家里來充充場面,應付應付,所以,結婚初夜“四個盤子一壺灑”,一定是要有的。目的是宴請大家千萬不要怪罪,有謝謝的意思,也有請大家原諒的意思,第二天,新媳婦回門,會從娘家帶回箕炒豆請大家吃。箕炒豆是一種面制的食品,用白面加水,加雞蛋和鹽和好,再用鏊子烤,或用鍋加油炸出來,
其味道香極了,很遠即可聞到香味,吃起來又香又脆。絕對是美肴佳品,第三夜的面疙瘩湯是一定要有的,主人會用這種食物來感謝大家這三天來的捧場,不至于使自家丟了面子,那么為什么會興起這種婚鬧的規矩呢?據說這跟封建社會的一些社會現象不無關系。l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到了十二歲的時候都會舉行成人禮,十二歲生日時,都會請七大姑,八大姨等前來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