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0年超過上海那是天方夜譚,即使想20年內超過上海,也必須在成都的定位比京戶加起來還要高的前提下。來到成都也租房,但是任一看到的房子條件都比在上海去看的房子好,以上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上海在中國內地的城市群中不僅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制造業技術實力,更難能可貴的是,上海擁有獨一無二的現代文明的城市文化。
1、成都跟上海之間的差距在哪里?
很多人都把上海在國內城市中所具有的優勢歸結為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先行崛起發達的優勢,中央政府政策的優勢等等,尤其是最后一條,即上海在中央政府眼中所處地位的優勢,幾乎是所有其他城市都眼紅羨慕而求之不得的。但是他們卻沒有再進一步的深思一下,為什么上海在國家心目中的位置會如此之高,而為什么其他地方卻沒有如此的地位?難道是國家是中央政府有偏心嗎?這種說法顯然是無法說通的,
先舉兩個例子:一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正處困難的時期,中央政府明確提出了“全國保上海”的政策口號,資源優先供應上海。但為什么要這樣做?其實道理很簡單,投入的目的是為了有產出,只有能得到最大收益回報的投入,才是效益、效率最高的投入,而在國家困難時期,手中的資源很有限,為了能得到最大的投入收益回報,以滿足全國的需求,就只能把有限的資源優先投入到產出效率最高的地方去,而這個地方舍上海其誰?而實踐也證明中央政府全力保上海的政策是非常英明的,因為中央政府也收到了豐厚的政策回報:上海上繳了中央政府幾乎占了全國財政收入半數的利潤,上海向全國提供了各種大量優質的工業消費品,上海向全國各地支援了大量的技術力量,等等。
再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麥道公司曾與中國的飛機制造業有過一段合作,而那個年代,國家為了應付可能到來的戰爭,把沿海地區的制造業技術力量大量的遷往內地,在內地建立起了眾多的工業基地,而中國的飛機制造基地就設在了成都、西安、沈陽、南昌等地,上海雖也有飛機制造業,但已不是飛機制造的基地了。而美國的麥道公司在選擇與中國合作的具體所在地時,沒有考慮選擇成都、西安、沈陽和南昌,而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上海!為什么西方外國人也如此的看重上海?即使上海也有飛機制造的技術經驗,但大量的技術實力已遷往了內地,而美國人卻仍舊選擇了上海?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合作就需要溝通,而溝通就需要有共同的語言,
在美國人的眼里,在中國的內地,唯有上海才最有現代文明的文化觀念,才最容易與西方現代文明交流溝通、最容易接受西方現代文明的技術理念。而美國人的選擇也沒有錯,幾年的合作讓中美雙方都獲得了豐厚的收獲,美國人贏得了利潤,而中國人通過上海不僅獲得了一些先進的制造技術,更學得了現代管理的理念和具體知識,以上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上海在中國內地的城市群中不僅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制造業技術實力,更難能可貴的是,上海擁有獨一無二的現代文明的城市文化!與內地其他地方都處于傳統農耕文明文化籠罩影響之下不同的是,在中國,唯獨上海擁有了現代化的工商業市場經濟的文化。
2、成都的經濟比上海如何?
我們常做城市比較,前期,是做過成都與一些城市的比較...今天,頭條邀請回答:成都比比上海,情況如何呢?恰巧,這個春節,成都有兩個信息,與上海聯系在了一起,春節大假,有個信息讓蓉城媒體竊竊欣喜:成都,在春節,與北上廣深渝一起,榮登全國十大空城之一!蓉城,榮登十大,值不值得榮耀?這讓人十分糾結。困惑處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滬上年輕精英,收入多少?蓉城的收入又是多少?有沒有這種可能:滬上青年才俊,一年來,掙了錢,獲了位,春節榮歸故里,
而...蓉城青年也能如此榮耀鄉里?...這是個大問題,它牽涉吸引人才和分享人口紅利的大事,蓉城能欣喜而輕松面對嗎?另一方面,蓉城空城,滬上亦空城,但外灘卻有大量(外埠)人擠著人...成都有哪個地方,大量吸引著外地游客?同是出城與入城,數量與品質一樣嗎?第三,春節剛過,蓉城本地大V們紛紛發文,呼吁:要掙錢,快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