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小銜接,我們考慮了很久,最后選擇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幼小銜接,有利有弊,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幼小銜接班,家長朋友如果重視幼小銜接,參與幼小銜接,支持幼小銜接,讓自己融入孩子童年成長的每一步,另一個寶媽,孩子上了一年幼小銜接班,驟然從散漫的幼兒園中班到高要求的幼小銜接班,學習壓力重,孩子很多不理解,確實很累。
1、幼小銜接和幼兒園有區別嗎?
有區別啊,幼兒園是幼兒園,幼小銜接是為小學做準備,這兩點是明顯差別的,現在只不過個別的幼兒園呢,他提前學習了小學的內容,嗯,有的家長可能需要一個過渡性的一個階段,就是說為上小學提前準備基礎知識等等,這就叫幼小銜接,為順利的進入小學啊,做一個銜接和過渡。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刻意的去做幼小銜接,又是一下子哦,要上小學了開始做銜接,好,語數英都跟上,孩子,她一下子她是接受不了的,
幼小銜接,其實它是貫穿于孩子從小的這個學習和發展當中的,也就是說在幼兒園階段,你不是去教授他知識,而是說也不光是幼兒園,包括在家庭教育環境中啊,在社會環境中,在孩子的生活中,你就要循序漸進的去給她,通過生活的實際就讓他理解一定的知識,擴充課外知識等等。打個比方,數學不光是1 1等于2,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數學知識,實際上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一下知識的概念,
2、幼兒上小學要上幼小銜接班,利弊是什么?
我家里孩子目前正經歷幼小銜接這個階段,昨天下課時問她,“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孩子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很好啊,一點不累,明天還要去”。對幼小銜接,我們考慮了很久,最后選擇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結合我家孩子的情況,和朋友們聊聊幼小銜接班的利弊和選擇。幼小銜接班的利弊同事兒子去年公立幼兒園畢業上一年級,這一年,她說自己“痛并快樂著”,
幼兒園時孩子痛痛快快的玩了三年,平時也沒給孩子教漢字,結果一年級,老師教授拼音速度快,孩子跟起來吃力,每天家長都要認真盯著;另外認字量少,考試時讀不懂題意,數學考得不理想,這一年孩子累,家長也很累。而另一個寶媽,孩子上了一年幼小銜接班,驟然從散漫的幼兒園中班到高要求的幼小銜接班,學習壓力重,孩子很多不理解,確實很累,
另外,有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因一年級課程提前學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雖然成績可以,但養成了壞習慣,以后難以改正。兩位同事家孩子的實際例子說明:學前孩子應掌握些知識,儲備一定量的漢字,但幼小銜接學習的過多,也不利于孩子后期成長,所以,幼小銜接,有利有弊,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幼小銜接班。幼小銜接選擇和建議我們綜合了兩位同事家孩子情況,仔細權衡,最終選擇留在幼兒園大班,簡單學習拼音、數學,另外學習了識字,寓教于樂的形式,每天學習7個漢字,現在可以簡單閱讀,
暑假時,報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讓孩子適應下一年級的作息時間。孩子不累,效果也不錯,所以在幼小銜接選擇上建議:根據孩子幼兒園自身的特點,若是公立幼兒園,大班下學期可以適當學些幼小銜接內容,但不建議過深。若孩子上了較好的私立幼兒園,可以繼續留園學習,以培養習慣和興趣為主,簡單的學習拼音和數學,孩子有個初步接觸,另外家長可以有意識的教些漢字,
此外,在幼小銜接和大班畢業后的一些學前的準備,分享給朋友們。一年級的學前準備除了在知識上做好學前過渡,在習慣和能力上也要做好準備,具體如下:心理準備,愛上學,小學和幼兒園學習生活差異很大,一定要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提前參觀小學,感受學校的氛圍,另外可以和其他上了學的小朋友交流小學的生活,讓孩子從心里接受上學,愛上學。
作息時間的調整,改變幼兒園散漫的生活狀態,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學會系鞋帶,告訴孩子下課第一時間去廁所,培養孩子自主喝水的能力,記住父母的電話號碼和簡單的上學路線。學會打掃衛生,東西扔進垃圾桶,自己收拾書包,認清東西,會收拾東西,養成課前準備的習慣,下課后先準備下節課需要的東西,再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