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國省級飛地有哪些?感覺了解飛地有點意思,再來看一張圖片。、江蘇在安徽的飛地--老姜村(泉水蘇),安徽是個農業大省,農業人口5000萬,因而,上海也就有了今天所謂的飛地由來,大家對安徽,對安徽人有什么印象,(洋山島)上海目前在六塊飛地,分別在安徽、江蘇、浙江三省。
1、上海市有多少塊“飛地”?為什么?
“飛地”乃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上海之所以有這么多的飛地,與新中國的首任上海市長陳毅老元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解放初期,上海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上海居住人口眾多,土地資源和就業崗位都非常有限,哪怕是糧食自給也是大問題,擺在陳毅市長面前的確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好在陳毅市長先前革命時期有在皖蘇的戰斗經歷,
于是,他就想到了借用安徽和江蘇的土地,作為上海發展保障的大后方戰略。因而,上海也就有了今天所謂的飛地由來,(洋山島)上海目前在六塊飛地,分別在安徽、江蘇、浙江三省。其中,位于浙江省的飛地是后期為了鞏固上海港世界航運中心地位,在浙江省嵊泗縣的洋山島設立上海港碼頭而產生的“飛地”,但是,洋山島只僅僅是經營權歸屬于上海,行政關系上還是歸屬浙江管轄的,
(上海軍天湖監獄)安徽省的宣城市有兩處上海的飛地,分別是軍天湖和白茅嶺農場。這里的主要用途是關押在上海犯罪的勞動改造人員,其管轄權歸上海市勞改局,兩個農場內的司法管教民警編制都是上海市公務員,當然,待遇上和上海市區的公務員是同樣的待遇,戶口也歸屬上海市戶口,里面看押犯人的武警部隊也歸屬上海市武警總隊。
(上海黃山林場)安徽省黃山市還有兩處飛地,一處是上海市黃山茶林場,這處飛地是上海農墾局于1965年7月設立,當時正值“上山下鄉”的大潮之下,有很多的上海知青來此插隊鍛煉學習,現在還有很多上海的老知青經常會去這個當初生活過得地方懷舊。另外一處是上海農工商集團于1966年設立的飛地,叫上海練江草場,也稱上海市練江牧場,
設立之初主要是為了解決上海三線廠職工奶制品供應問題?,F隸屬于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最鼎盛時期,上海有4000多名知青在此養奶牛。是上海人名副其實的“奶罐子”,(上海大豐農場)江蘇省鹽城市的大豐農場,一般有點年齡的上海人,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是是上海市所有“飛地”之中最大的一塊,其面積比上海一般區都要大許多,總占地達到307平方公里,
是上海糧食生產基地和規模化畜禽生產基地,也是上海居民的“菜籃子”和“儲糧罐”,據說最鼎盛時期擁有八萬多上海知青來此插戶落隊,參加大后方建設。到現在大豐農場的大門口依然寫著“上海少年在大豐書寫青春之歌,農場兒女走四方說今天回來”,親愛的讀者朋友,您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和觀點?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討論。END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定追究!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和我聯系刪除,謝謝!,
2、河北為什么有一塊飛地?
向河北要水要地1958,“大躍進”開始了,這一年,對于生活在京津冀北的普通百姓來說,不僅僅意味著是一場政治運動的突如其來,區劃調整和戶籍制度的變革將給他們未來幾十年的生活造成深遠影響。這一年,天津被取消了直轄市的地位,河北省政府從保定遷往天津,也是這一年,3月份,河北省的通縣、順義、大興、良鄉、房山5個縣和通州市劃歸了北京市,這些地方就是現在北京六環邊的第一圈衛星城;10月,河北省懷柔、密云、平谷、延慶四個縣再次劃歸北京市,這些北部長城腳下的縣,每個都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水庫。
這是北京建國后歷史中最大規模的一次擴界,也基本成就了現有的行政區劃格局,在這段歷史中,北京和河北的利益博弈我無從細查,但有一點是可查的,那就是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下,1958年密云水庫動工了。當時的工程“運動”很大,甚至遠在廊坊的我的祖父和曾祖父都參加了勞動大軍,同年,懷柔水庫建成,歷史非常巧合的還有,和密云水庫同期開工的還有遠在湖北的丹江口水庫,50年后這里成了南水北調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