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38年,趙構又移駐回了杭州,并在杭州修建宮殿,打算常駐。此后到1276年元軍占領杭州,南宋再未改變行在所,臨安不是南宋的都城,在南宋的官方說法中,臨安,即杭州,一直是南宋的行在,也就是臨時都城,事實上南宋150多年始終沒有正式的都城,在南宋初期,經濟重心徹底南移,杭州成為南方經濟中心。
1、為什么南宋定都杭州?
看了好幾個回答,都大同小異,但是都有一個明顯的錯誤。那就是:臨安不是南宋的都城,在南宋的官方說法中,臨安,即杭州,一直是南宋的行在,也就是臨時都城,事實上南宋150多年始終沒有正式的都城,那么趙構為什么會選擇杭州作為行在呢?1、杭州地位不輸南京早在隋唐時期,南方地區就出現了幾個大城市,這些大城市包括揚州、益州、南京、杭州等。
因為隋唐大運河的開鑿,杭州成為運河最南端,因此獲得了飛速發展的機會,唐朝時期,杭州人口超過50萬,成為江南地區和南京等并駕齊驅的大城市。五代十國時期,杭州是吳越國的都城,在北方打得不亦樂乎的同時,這里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南方第一大城市,而在南宋初期,經濟重心徹底南移,杭州成為南方經濟中心。由于經濟發達,趙構自然有選擇這里的理由,
2、杭州更靠南更靠海,方便逃跑趙構之所以選擇杭州而不是南京作為行在,是因為他被金軍打怕了。金軍在滅亡北宋后,就對趙構政權進行了執著的追擊,其中1129年金軍南下更是追擊趙構一路南逃到溫州,對于趙構而言,都城的位置自然是越靠南越好,最好能夠靠近海洋,這樣金軍以來,自己就可以從海上溜號。而杭州無疑屬于趙構鐘意的類型城市,
2、在杭州建都朝代只有2個,他為什么能入選中國8大古都?
評四大古都,必然就是西安、洛陽、南京與北京,評八大古都,那就再加上開封、鄭州、安陽與杭州,八大古都里前四個毫無爭論,但后四個往往有所非議爭論。引發熱論最多的就是河南的鄭州與浙江的杭州,在歷史上杭州其實只做過兩次都城,而且還都是偏安一隅小朝廷的所在,與其他七大古都相比,實在是非??拇~,西安、洛陽、北京與南京這四座古都不必多說,絕對名副其實,開封是五代時期除后唐之外其他四代的都城,也做過了北宋東京與金朝的南京。
安陽做過商朝都城,也做過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鄭州曾做過夏朝與商朝的王都,也做過戰國時期鄭國、韓國的王城。原本評定的是四大古都,后來擴展為七個,杭州要比鄭州更早被納入其中,而鄭州還是在評定八大古都的時候才加上的,杭州引發的爭論,倒是比鄭州好一些,杭州,湊數的八大古都成員杭州最早在秦朝時期設立了縣治,擁有超過兩千年的建制史,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杭州都是江南地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根本不算什么有名的地方。
直到隋朝建立,杭州的名字正式出現,因為大運河的開鑿,這里迅速繁華起來,從東晉經濟重心南移開始,到唐朝時代,杭州經過數百年發展,終于興盛。唐朝中后期的時候,杭州已成為東南重鎮,甚至有“江南列郡,余杭為大”的說法,而這也成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暗東南,定都在杭州的重要原因,吳越國是五代十國時代的一個小王權,而吳越國定都也是杭州第一次成為都城,宋朝建立后吳越主動歸順,杭州沒遭到破壞,愈發繁榮。
靖康之變宋室南遷,高宗輾轉多次定都在了杭州,將其改為臨安府,杭州第二次為都,整體來說,杭州只做過兩個偏安朝廷的都城,與其他幾個城市比起來,相當遜色。在評定古都的時候,自然是先挑選那些名副其實的,而挑完了之后,定都成績比較差的杭州雖然比不上前幾個,但比其他的城市好得多,湊成八大古都之一還是可以的,定都不多,歷史卻很悠久盡管杭州在歷史上只做過兩次都城,而且還都不是大一統王朝,從“都”這個角度來說的話杭州的過去并不算輝煌,可杭州的確非常得“古”。
上古時代,杭州屬于揚州地界,大禹南巡的時候曾乘船路過這里,為其取名余杭,秦朝建立以后,當時的杭州被稱作是錢唐,屬于會稽郡,而這個名字一直叫到隋朝。從隋唐時期開始,杭州就發展成為了當時在東南地區,不遜于南京、蘇州、揚州的重鎮,尤其是杭州的絲綢、茶葉與鹽業,都非常繁榮,到了宋代愈發興旺,北宋時期的杭州已經很繁榮,而到了南宋,因為成為了都城,杭州也成為了當時全世界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并非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