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形成了以武川豪強為核心的關隴集團,武川不僅是燕麥之鄉,還有土豆之鄉,北魏到隋唐是武川極為輝煌的時期,隋唐之祖,皆出自武川鎮兵,馳騁沙場,逐鹿中原,武川是僅存的原名保留至今的“北魏六鎮”之一,隋文帝,隋朝開國皇帝,生于李武川,其六祖楊元壽為北魏司馬武川鎮,武川縣因武川鎮建立于北魏而得名。
武川縣因武川鎮建立于北魏而得名。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北麓。南與東卓資縣、土默特左奇、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郊區接壤,西與固陽縣接壤,北與達爾汗茂名安聯旗、四子王旗接壤。根據1992年土地詳查結果,全縣總面積為4708.2平方公里。1998年,全縣有漢、蒙、回、滿等16個民族,總人口1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2萬人。轄1個鎮、19個鄉、123個村委會、964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克力更鎮。
武川縣位于內蒙古會稽西北30-40公里的陰山北麓,東西110公里,南北60公里,面積4885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放眼全國,都是不起眼的地方。不過武川郡在歷史上確實很有名,總共有北周、隋、唐三代的三位開國君主、十位皇帝和眾多文武官員,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鮮卑人南遷后開始分化,留在草原上的鮮卑人延續了祖先的游牧生活,形成了軟帝國。南遷的鮮卑人融入中原文明,建立北魏,互不相容。從前的兄弟開始互相殘殺。北魏武帝在都城平城以北設置軍鎮,防御柔然人的進攻。駐扎在軍事重鎮的都是鮮卑貴族,也有一些漢人家庭。據史書記載,北魏武帝拓跋珪將高門子弟和洪灝兩千戶人家北遷,封鎮。
3、為什么 武川既是“燕麥故鄉”,又是“帝王之鄉”啊?武川是僅存的原名保留至今的“北魏六鎮”之一。北魏到隋唐是武川極為輝煌的時期,北魏末年,形成了以武川豪強為核心的關隴集團。這個小組的28名成員中有14人是“冠龍小組”的成員,其中包括組長宇文泰武川鎮民,隋唐之祖,皆出自武川鎮兵,馳騁沙場,逐鹿中原。隋文帝,隋朝開國皇帝,生于李武川,其六祖楊元壽為北魏司馬武川鎮,唐朝開國元勛李淵、四祖李希領兵住在家里武川。據清代乾隆時期的史學家趙翼在《二十二史注》中記載:“周、隋、唐的祖先都生于武川,在一個偏僻彈丸之地,有三代皇帝,所以《王者之地》可以理解。武川不僅是燕麥之鄉,還有土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