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資產(chǎn)這1億的家庭是330戶,有6億可投資資產(chǎn)的家庭只有190戶。石家莊資產(chǎn)在1000萬的家庭是3580戶,有1000萬可投資資產(chǎn)的家庭只有1840戶,胡潤財富寶的統(tǒng)計顯示,石家莊資產(chǎn)在600萬的家庭是9400戶,有600萬可投資資產(chǎn)(就是手上有的現(xiàn)錢)的家庭只有3310戶。
1、50多歲普通石家莊家庭,有多少存款?
胡潤財富寶的統(tǒng)計顯示,石家莊資產(chǎn)在600萬的家庭是9400戶,有600萬可投資資產(chǎn)(就是手上有的現(xiàn)錢)的家庭只有3310戶。石家莊資產(chǎn)在1000萬的家庭是3580戶,有1000萬可投資資產(chǎn)的家庭只有1840戶,石家莊資產(chǎn)這1億的家庭是330戶,有6億可投資資產(chǎn)的家庭只有190戶。石家莊資產(chǎn)在3000萬美元(大概是1.8億人民幣)的家庭是180戶,有30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chǎn)的家庭只有110戶,
我相信,在這些富裕人群里,大部分是50歲左右的家庭,而這樣的家庭畢竟是少數(shù)。因為石家莊大概有1000多萬人,按照3個人是一個家庭推測,石家莊的家庭數(shù)大概300多萬個,而9000多個資產(chǎn)在600萬的家庭只占其中的0.3%。如此來看,大部分家庭資產(chǎn)都不到600萬,就更別提存款了,正常來說,如果兩口都有固定工作,是工薪階層的話,一個五十歲的家庭至少會有一套房一輛車且也沒有貸款(因為當年房價不高),如果沒有其他負債,存在銀行里應急用的定期至少會有一二百萬吧。
2、石家莊為什么叫石家莊?有什么特別的用意嗎?
石家莊村—近代城市起點,曾因人丁稀少又名“十家莊”!1904年前,石家莊村還名不見經(jīng)傳,一個特殊的歷史機緣——火車,改變了石家莊村的命運,之前的石家莊村歷史平靜無奇,相傳石家莊村一開始只有十幾戶人家,名為“十家莊”。《獲鹿縣志》中記載的石家莊村也是個彈丸小村:只有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九十多戶人家,
據(jù)考證,原石家莊村面積只有0.1平方公里,其范圍在今天新華路以北,興凱路以南,北大街以西,清真寺街以東的這塊區(qū)域。石家莊村位示意圖清朝末年,火車還是個稀罕物,石家莊村的人們更是聞所未聞,然而,石家莊村的人卻成了最早見識火車的人,這是為什么呢?為方便山西煤炭外運,清朝時期的山西巡撫胡聘之向光緒帝奏請“擬于盧漢鐵路(今京漢鐵路)之正定車站附近,與太原府聯(lián)一鐵路(原正太鐵路,今石太鐵路)”。
光緒帝批準后,負責修筑正太鐵路的法國工程師艾爾巴尼經(jīng)過反復考察研究,決定將接軌的車站設在石家莊村東南,這個方案能使從獲鹿方向而來的正太鐵路垂直與南北走向的盧漢鐵路相交,路線最短,費用最省,就這樣,正太鐵路1904年正式動工,1907年竣工通車。歷史就是如此神奇巧合,石家莊村成了盧漢鐵路和正太鐵路的交匯點,
正太鐵路選站示意圖1907年正太鐵路通車儀式石家莊村有了南北兩條交通大動脈的鐵路樞紐后,便成為了四方的物資集散地,貨物轉(zhuǎn)運行業(yè)迅速興起,于是石家莊村出現(xiàn)了歷史上第一批產(chǎn)業(yè)工人,帶動了人口、商業(yè)的繁榮,慢慢具備了城市雛形。為了溝通火車站附近東西方向的人流物流,緩解交通壓力,減少火車造成的人畜傷亡事故,正太鐵路上的全線華人員工和法國的工人共2500人一致同意每人捐獻一天工資,在鐵路東西建設一座大橋,
1907年,一位專門修橋建梁的唐山包工頭趙蘭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zhì)量、最低的造價”,建成了一座“最有良心”的大石橋。大石橋全長150米,高7米,寬10米,共23孔,橋面供行人和人力車通行,橋孔可通行火車及貨運汽車。行人在橋上穿行,見面打招呼時若說“去橋東”,意思就是要穿過大石橋去城市東邊;若說“去橋西”,意思就是要穿過大石橋去城市西邊,
于是大石橋就成了城市的分界線。大石橋舊貌在石家莊火車站建設時,旁邊還有一座完全歐式風格的樓中樓建筑:青磚墻、木窗、圓形門,樓道、屋內(nèi)一色的木地板,這是作為正太鐵路的配套設施——正太飯店(石家莊原隸屬正定府,鐵路稱為正太鐵路,飯店名為正太飯店),是當時石家莊最大、最豪華的飯店,曾接待過孫中山、蔣介石、宋教仁等軍政大員,以及彭真等幾位共產(chǎn)黨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