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的意思是:泛指吳淞口和上海地區,第一次淞滬會戰是什么時候,一·二八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評價稱:“淞滬會戰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為中國堅持長期抗戰起到重大作用請問淞滬會戰中的“淞滬”是哪里。
淞滬的意思是:泛指吳淞口和上海地區。元朝初年,今上海地區置華亭府,不久改稱“松江府”。明朝初年,為避免地名與河名混用,于是就把“松江”改稱為“淞江”。而上海縣城廂一帶因地處吳淞江以南,于是就被稱為“淞南”。后來人們就稱上海為“淞濱”、“淞南”、“淞滬”等。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后又改“扈”為“滬”
淞滬會戰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于長期作戰,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余人,宣布死傷4萬余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余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淞滬會戰中日軍因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于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后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并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評價稱:“淞滬會戰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為中國堅持長期抗戰起到重大作用
3、第一次淞滬會戰是什么時候一·二八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一·二八”淞滬抗戰打了三十三天,日軍增兵達五個師團,八萬多人,十九路軍和義勇隊,加上后來加入的第五軍抗敵者,最多時不過四萬人;日軍裝備飛機、軍艦、大炮、坦克等應有盡有,防衛能力占優,十九路軍武器只有長槍、機關槍和手榴彈,官兵斗志和野戰經驗占優,但最終結果這場戰爭沒有贏家,而對于中國人來說,“一·二八”抗戰的意義重大,影響非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