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資平(1910—2004),廣州人,開國少將。高奇峰畫作陳樹人(1884—1948),廣州番禺人,嶺南畫派三杰之一,高劍父(1879—1951),廣州番禺人,中國近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三杰之一,高劍父畫作高奇峰(1889—1933),廣州番禺人,高劍父之弟,嶺南畫派三杰之一。
1、廣州有哪些名人?
廣州名人輩出啊,我舉個番禺的一個不太知名的人物,雖然名氣不大,但卻是一個敢于直言的清官。他官職小嗓門大,朱棣埋他七天七夜,挖出后依然直諫,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既有為官貪婪、中飽私囊如和珅者,也有一生清廉、兩袖清風如包拯者。也有一些小官,雖然官職不大,但也是盡忠職守,尤其是敢于諫言,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個愛惜人才的明君,
在《二十四史》中,記載了明朝一個小官與明成祖朱棣的故事。他的名字叫陳諤,出生地是現在的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現在這是個經濟發(fā)達的場所,不過在明朝時期番禺還遠沒有今天發(fā)達,陳諤雖然出生在偏遠的番禺,但是從小讀書,深受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影響,因此為人正直,即使對皇帝朱棣,他也敢于仗義執(zhí)言。在明成祖當皇帝的時候,飽讀詩書的陳諤考中了舉人,并且被朝廷封了一個“刑科給事中”的官職,
這個官職并不是很大,但是承擔的責任不小。陳諤作為刑科給事中,主要輔佐皇帝處理關于刑法方面的奏章,對于刑部判決的案子,陳諤也要查驗勘誤,平時對皇上也有進諫的指責。這個職位一看就不是個很好干的活,當然如果干這個的官員是個油腔滑調、隨便應付的人,那可能不會得罪人,但是陳諤偏偏又是個正直的官員,他從來對事不對人,不管是誰,只要是犯了錯誤,他都敢于彈劾。
史書中記載,陳諤“遇事剛果,彈劾無所避”,因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是皇帝,陳諤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說話的聲音特別大,猶如洪鐘一般,即使和皇上說話,他也降不下音調,“每奏事,聲大如鐘”。陳諤總是這么大聲說話,朱棣有點不爽了,以為是對自己不尊,因此便命令餓他幾天,那個時候皇上的旨意下達,誰敢不從。餓了好幾天了,朱棣覺得陳諤說話聲音應該降了吧,但是陳諤是“外甥打燈籠”,照舊!朱棣這個人還算個明事理的君王,他也知道了陳諤這是天性,改不了,便不再追究,甚至還送他一個雅號“大聲秀才”,
不過有一次,陳諤因為仗義執(zhí)言,惹怒了朱棣,朱棣一怒之下,讓人在奉天門外挖了一個大坑,活埋了陳諤,只露出腦袋。沒想到,埋了七天七夜,陳諤雖然瘦了很多,但是還沒有死!朱棣也大為驚訝,認為這人有特異功能,于是又赦免了他的罪,官復原職,“七日不死,赦出還職”,事情還沒有結束,像陳諤這種耿直的官員,沒有個幾起幾落還真對不起他的名聲。
終于有一次,他還是因為直言敢諫,觸怒龍顏,被朱棣罰去做苦力,修建象房,這種事要是換做別的官員,完全可以花錢找人替自己做。但是陳諤不僅耿直,還清廉,沒錢請勞力,只能自己親自去做苦力,后來,朱棣見他如此辛苦,又認為這種既兩袖清風又性格耿直的官員十分寶貴,于是便再一次下詔,恢復陳諤的官職。所以說,在封建社會,像陳諤這樣的官員,之所以能夠生存,也在于朱棣的雄才大略與愛惜人才,他也憐惜陳諤的清廉與耿直的性格,更想樹立一個榜樣,
2、近代廣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近代廣州歷史名人眾多,今天介紹開國少將李資平,著名音樂家冼星海,何氏三杰和嶺南畫派三杰。李資平(1910—2004),廣州人,開國少將,早年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在鐵四軍軍醫(yī)院工作。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33年參加紅軍,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和長征,曾任干部休養(yǎng)連連長,紅軍永坪醫(yī)院院長,抗戰(zhàn)時期任留守兵團衛(wèi)生部部長。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任冀察熱遼軍區(qū)衛(wèi)生部部長,東北軍區(qū)醫(yī)院管理局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南軍區(qū)衛(wèi)生部部長兼廣東省衛(wèi)生廳廳長,海軍衛(wèi)生部部長,東北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兼衛(wèi)生部部長、沈陽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兼衛(wèi)生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圖:李資平少將冼星海(1905—1945),祖籍廣州南沙區(qū),出生于澳門,著名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