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早茶,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嘆的不僅僅是茶,也是種類繁多、精美可口的點心,更是這其中的人生呀,是“老廣”慢悠悠消磨一個上午的生活方式。去茶樓飲茶,是整個廣東人文化的縮影,在廣東,有人約你飲“早茶”,更多是花時間坐下來,談事情、談生意或聊天,不單單是喝點茶的意思,是邊吃邊聊,而且,赴約喝茶的人都意味著不趕時間。
1、廣東的“早茶”是喝茶嗎?
在廣東,有人約你飲“早茶”,更多是花時間坐下來,談事情、談生意或聊天,不單單是喝點茶的意思,是邊吃邊聊,而且,赴約喝茶的人都意味著不趕時間。廣東茶樓更多是社交場合,本地人上茶樓不是主要為喝茶,主要是為邊吃邊聊如果是早上要起來趕時間出去辦事,或者一個人,廣東人一般會找個早餐店吃點粥、粉、包點之類抓緊時間吃完就出去做事去了,
如果有人約上茶樓,那就是聊天的意思。見朋友,談事情,或者是認(rèn)識的朋友,大家沒什么事,大家約好在茶樓聊聊天,廣東的茶樓不但有茶水提供,按人頭收茶位費,茶樓里還可提供各種茶葉,如紅茶、綠茶、普洱茶、菊普等等。那些對茶講究的人,還會自己帶上自己的茶到茶樓里泡,而且,在廣東,一般茶樓不但有早茶,也有晚茶提供,甚至有一些是24小時通宵營業(yè)的茶樓,他們一般也提供正餐飯市的服務(wù),還可以點菜吃飯。
經(jīng)營茶市者也看到茶樓吸引人,能留客,做茶市多是經(jīng)營主管方為自己經(jīng)營的大環(huán)境聚人氣而開設(shè),廣東茶樓里提供的茶點多種,一般可分為五大類到茶樓就不是為了嘗一兩樣好吃的大菜和主食,追求吃主菜吃得很飽,而是小嘗即止,嘗嘗滋味。茶樓里可供選擇的美食相當(dāng)多,但多數(shù)量不大,來這吃是為了多嘗嘗多種茶點美食,嘗嘗各種滋味,
廣東茶樓茶點非常多,基本可分為五大類:一是蒸籠,如鳳爪、排骨、豬肚、牛腩、牛肚、牛筋、牛丸、牛百葉、蝦餃、腐皮卷等。二是糕點,為蛋撻、椰絲球、豆沙酥、水晶餅、黃金糕、叉燒包、流沙包、奶黃包、蓮茸包、椰絲包等,三是粥粉類,如魚生粥、雞生粥、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白粥、白果粥、魚片粥、豬雜粥、黑豆粥、小米粥等等,以及湯粉、腸粉、卷粉和面類。
2、廣東人的早茶怎么樣,能吃飽嗎?
廣東的早餐能吃飽嗎?廣東的早茶肯定能吃飽!廣東的早餐有五六十個品種,可以說領(lǐng)先全國。如果不上班,經(jīng)濟又允許的情況下,一早去酒樓嘆嘆茶,吹吹空調(diào),吹吹水,一天很快過去了。只要你袋子里有錢,廣東的早餐,吃撐你都有傷,我沒錢,一年才去過一次喝早茶。還是年初一去喝早茶,我最喜歡吃紅薯糕點,味道很好。不知怎樣做的?,
3、明清方初現(xiàn)一盅兩件、倒茶叩首的廣東早茶,它是如何征服廣東人的胃的?
去茶樓飲茶,是整個廣東人文化的縮影。在舊時,一個推車,上百個蒸籠,蝦餃、燒賣、糯米雞等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隨意挑選,一盅兩件,三五知己,可能就是一個上午。廣東的飲茶文化長生不衰,與自古以來貿(mào)易興盛,經(jīng)濟交融分不開的,在廣東,早茶十分可疑談生意、交換信息,而普通人則在這里談天說地,紓解壓力,換得浮生半日閑。
廣東的飲茶文化最早興起于佛山,清朝咸豐年間,在佛山出現(xiàn)了一種叫做「一厘館」的店家,門口掛著有「茶話」二字的木牌,內(nèi)部裝修簡單,木桌板凳,為客人提供一個歇腳聊天的地方,后來,「茶話」變成了「茶居」,「居」的意思是給文化人或者閑情逸致人士提供一個更為優(yōu)雅、別致的去處。等到后來,大家最為熟悉的「茶樓」出現(xiàn)了,「茶樓」顧名思義,就是有樓,他設(shè)有廳堂雅座,周邊還設(shè)有包間,而地下門面就用來賣糕點、點心,
那個年代隨著發(fā)展,茶樓越來越多,一般小市民也會上茶樓吃早點,但是又不是能像達(dá)官貴人一樣天天去,于是一種叫「二厘館」的茶館就出現(xiàn)了,他同樣提供點心,滿足小市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而茶樓的茶資卻需要三分六厘,期間相差了十幾倍,故而當(dāng)時流行了「有錢樓上樓,沒錢地下蹴」的說法,蹴也就是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