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墻確實是明代古跡,于明洪武廿六年建成,據說征用了28萬民工?!澳暇┏菈Α笔侵该鞔┏浅菈Γ俏覈壳傲舸嬉幠W畲蟮木┏浅菈?,(今天的南京城墻就是在明代修建的)1356年朱元璋攻克了元朝在江南的重鎮集慶,隨后在這里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經過了近20年的建設,在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平,改北平為京師順天府,而應天府則稱之為南京,南京一名由此而來。
1、為什么南京城墻不如西安城墻有名?
“南京城墻”是指明代京城城墻,是我國目前留存規模最大的京城城墻。南京明城墻建于1366年到1386年間,歷時二十年,1955年,拆除部分城墻。到1983年,還有19.8公里保存完整,我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保存不完整。二是現狀不規則,當然,還有第三點:已經淹沒在城市化之中。西安明城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
面積11.32平方千米??梢钥闯觯阂皇潜4嫱暾?,二是現狀規則,三是保護得力,應該說,南京城墻的文化價值其實是高于西安城墻的,歷史地位也更高。但南京城墻一是保護不力,損壞比較多,二是修復不力,沒有進行大規模修復保護。三是對其不夠重視,沒有花大力氣區宣傳,也沒有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資源去挖掘其潛在價值,凡事怕認真。
2、朱元璋修南京城墻時,把瀆職者當材料砌在了墻里,是否真的可信?有何依據沒有?
這里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這個說法不是沒有,但是最早是記載于祝枝山的《野記》里,至于祝枝山是從哪里聽來的守仁君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守仁君認為可能性不大,這種說法歷史上多了,傳說秦始皇修長城時把累死的勞役直接砌在墻里,甚至有記載南北朝時期赫連勃勃在修筑統萬城時錐入墻一寸,則把筑墻之人殺死砌進墻里。守仁君認為這都是為了表示君主殘暴而采用的一種夸張的說法,實際上并不太可能,
先不說這種方法有多殘忍,光說把人砌墻里,除了浪費時間,起不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對墻的質量也是一種損害,因為追求質量而殺人,殺人之后卻又做出損害墻體質量的事來,實在劃不來。中國有幾千年的修墻歷史,對于筑墻的方法、規格、用料等等有正式,里面可沒說把人當材料砌墻里有助于提高墻體質量的,事實上,朱元璋對于南京城墻質量的管控采取的是別的方法,就是在每一塊磚上刻下燒制這塊磚的人的名字。
3、南京城墻是真的明代古跡嗎?
南京城墻確實是明代古跡,于明洪武廿六年建成,據說征用了28萬民工,為什么明城墻能完好無損地保存到今天?因為朱元璋修南京城,非常重視質量,用石灰、桐油、糯米汁制成的夾漿來澆灌墻體,朱元璋還時常親自到工場監工。如果發現墻體內“稍雜泥壤”,就將這一段工程的監工、包工頭、工匠通通捆起來,塞進墻垣的空隙處死,官吏與工匠不敢造次,將南京城修得固若金湯。
當然,這個傳說并不能證明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墻就是朱元璋修的,還有其他證據。我們在南京的明代城墻上可以看到許多銘記著文字的灰磚,其中有一塊,上面刻著三行文字:“招甲席俊翁甲首方朝張/窯匠盧立/造磚夫廣福寺”,這些文字透露了明初的征用制 工役制信息:盧立是磚窯的工匠,負責燒制磚頭,供應京師建城墻;甲首方朝張,是里甲制下的甲長,負責征收建造城墻的磚頭,然后交給里長,即招甲席俊翁;廣福寺則為磚窯提供造磚的夫役。
4、南京為什么還叫南京?
南京的名稱來源于明朝,民國時期重新啟用并延續至今南京是中國現在僅有帶“京”字的兩個城市之一,其在歷史上有過許多名字,如:健康、建業、集慶、金陵、江寧。其中南京這個稱呼是起源于明代,(今天的南京城墻就是在明代修建的)1356年朱元璋攻克了元朝在江南的重鎮集慶,隨后在這里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12年之后的1368年朱元璋改集慶路為應天府,正式稱帝建立大明并定都于此,
這個應天府就是今天的南京,明初稱為“京師”。稱帝之后朱元璋見時機成熟迅速組織北伐,1369年征虜大將軍徐達攻克元大都,元順帝北逃,蒙古人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在克服中原后朱元璋曾想將都城遷回洛陽或者長安,于是派遣太子朱標前去考察,但是朱標在考察回來后不久就病死了,這給了朱元璋極大的打擊,遷都一事也就擱置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