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遼南基本全是山東移民,地大物博的山東可供應遼南地區生存所需,用山東穩遼寧,立竿見影。改革開放有些東北人到山東開店,或進學技,水滸108條好漢,其中山東人將近一半,共計38人,越來越多的東北人到山東是一九九o年前后的事,現在東北開發,膠東人又蜂涌到東北上學就業,變成一種暗暗涌動的回流。
1、電視劇《水滸傳》108位好漢,其中有多少人來自山東?
水滸108條好漢,其中山東人將近一半,共計38人。分別是:1,東平(鄆城)宋江,宋清,吳用,朱仝,雷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2,青州,花榮,孔明,孔亮,周通,郁保四3,東平(鄆州),李應,扈三娘4,清河(現屬河北),武松5,沂水:李逵,朱富,朱貴,李云6:登州:解珍,解寶,顧大嫂7:陵州:單廷珪,魏定國,8:莊平:蕭讓,金大堅,9,萊州:燕順,鄒淵,鄒潤10,曹縣:凌振11,聊城:(東昌府),皇甫端,龔旺,丁得孫12,寇州:鮑旭13,昌邑(茅州):樂和。
2、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東北人來到山東定居?
這是個敏感的問題,因素很多,越來越多的東北人到山東是一九九o年前后的事,現在東北開發,膠東人又蜂涌到東北上學就業,變成一種暗暗涌動的回流。山東與東北,本是一家人,明朝,遼南地區隔海劃歸山東省,這個現象不難理解,在封建統治時期,這種作法也方便統治。因為遼南基本全是山東移民,地大物博的山東可供應遼南地區生存所需,用山東穩遼寧,立竿見影,
千百年來的南移北進,歷代創關東,讓關東與山東生息相關,血肉相連,傳統的風俗習慣,也改良了老關東的坐地戶,真假難分,很少有人能確定自己的確是老關東。改革開放有些東北人到山東開店,或進學技,年久后,積累了部分資金,在山東把樓房賣了好價錢,又帶錢回家買房值產,過上小康生活。東北的開發,后勁十足,比如北糧倉,解放初期,有多少軍人在東北安家,半兵半農。
農墾是掩護,實為防止美國對朝眼熱而生事態,東北,在知青,軍墾的共同作用下,水稻一項引起世界注目。其五常大米,嬴得世人喝釆,北大荒,米糧倉,中華五千年的后顧之憂變成經典,中國的農業國,輝煌的東北奇跡,真正有土斯有糧。東北各行各業的復蘇,讓人耳聞目睹,出現科技人員回流,勞動力回流,現在不是東北人來山東。現在回流東北,正當其時,
3、當年山東人闖關東,如今東北人又涌入山東,說明什么問題?
如果說山東省的城市,有一些東北人在那里打工,或者在那里安家立業,這還是有點道理的,但是,在山東省的農村,可能連一個闖關東東北人的后裔回流的都不會有的,如果用“涌入”這兩個字的話,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原因非常簡單,根本就沒有東北人又涌入山東省的這種情況的,雖然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很好,但是,東北人出去打工,去山東省打工的人還是很少的,大多數東北人都是去南方打工的,也就是在江浙、珠三角一帶打工的!而山東省農村的土地,由于山東省人口密度比較大,山東省農村人口比較多,山東省每一個農民分到的土地平均面積只有1.21畝,低于全國農民耕地面積1.3畝的平均水平,而東北三省農民人均耕地的面積,則大大超過了全國平均的水平,鑒于這樣的情況,東北三省原來闖關東山東人的后裔,是絕不回再回流到山東省,去與山東省原來的父老鄉親們爭奪土地資源的!所以,這個問題不成立,也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