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位留言說武漢有3座火車站,感謝他們的提醒,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我將持續發文更新大武漢的各項“大”數據,希望武漢的未來愈來愈大,愈來愈強。武漢碼頭建國后,武漢的綜合科教實力助推了“大武漢”的形成,“十里洋場大上海,大江大湖大武漢”,從詞面上很簡單的介紹了上海和武漢;新中國的改革開放讓大上海更繁榮,但大江大湖大武漢可是天造地設的。
1、“大”武漢真的“大”嗎?你從哪方面看出來的?
經常說“大武漢,大武漢”,武漢到底有多大?為什么要叫大武漢?當別人問你武漢到底有多大的時候,你怎么跟別人形容?一起來看看這份“參考答案”吧!十里洋場大上海大江大湖大武漢這個大不是自封的,而是歷史上就有的。“大武漢”之所以叫“大”武漢,首先是因為它本身的面積比較大,武漢總轄區面積為“8494”平方公里。
用國內來算武漢=上海×1.3(上海面積6340.5平方公里)武漢=深圳×4(深圳面積1996.8平方公里)武漢=廈門×5(廈門面積1699平方公里)武漢=香港×8(香港面積1104平方公里)用國外來算武漢=東京×4(東京面積2188平方公里)武漢=倫敦×5.3(倫敦面積1577.3平方公里)武漢=紐約×11(紐約市區面積789平方公里)武漢=新加坡×12(新加坡面積716.1平方公里)武漢=首爾×14.5(首爾面積605.77平方公里)武漢=巴黎×80(巴黎市面積105.4平方公里)當然這都是官方給出的數據,也許很多人看了也不知道武漢到底有多大,
接下來我們通過熱心的網友們通俗而易懂的語言,實際感受和衡量一下武漢的大。住在光谷周邊,上班的位置在漢陽,直線距離就有30公里,我相信在任何一座城市這樣的距離多數上班族都是不能接受的,當然在以前武漢三鎮,武昌跟漢口、漢陽就是三個不同的城市,在我們武昌人眼里,你去一趟漢口、漢陽簡直跟出國了一樣。圖為武昌洪山區某大學到漢口硚口區宜家的距離,這還算近的!朋友從北京坐高鐵來武漢,去武漢站接他下車,朋友上高鐵,從光谷出發去武漢站,
等朋友到石家莊的時候,還在光谷;等朋友到鄭州的時候,才剛走出光谷。當然這個故事主要還是吐槽武漢交通擁堵,不過也間接形容武漢面積大,女朋友一個在武昌上學,一個在漢口上學,后來她要分手,因為她說不喜歡異地戀。真的很無奈,為什么要選擇在武漢上學從襄陽到武漢走高速也就3小時,千萬別以為到武漢就算到達目的地了,你如果是到武昌某個地方,比如華中農大,那對不起,估計還得2個多小時,如果稍不順利,那可能就得3小時,
這不是我夸張,是我的親歷。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武漢確實大,另一方面也說明武漢的交通還不順暢,為什么要叫“大武漢”,占地面積這一個原因不容忽視,但是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華中重鎮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也是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
歷史上中國城市中被冠以“大”的只有所謂“大上海”和“大武漢”(大漢口),1927年1月1日,國民政府將武漢設為京兆區,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1929年一度設立漢口特別市(省轄市);1949年武漢解放后,最初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改由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4年才改為湖北省轄市。另外,武漢之大還與其獨特、深厚的歷史底蘊有關,
近代洋務派著名人物張之洞在武漢搞的蘆漢鐵路、漢陽鋼鐵廠、漢陽兵工程(“漢陽造”)、國立武漢大學(自強學堂)都是近代中國的洋務經典之筆;漢口名列佛山鎮、朱仙鎮、景德鎮等中國“四大名鎮”之首。漢口是與天津、上海、廣州等城市一樣租界分布最多的城市之一,歷史上長江、漢江的碼頭優勢對武漢的人流、商流、資金流的集聚貢獻也很大,
武漢碼頭建國后,武漢的綜合科教實力助推了“大武漢”的形成。武漢是中國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擁有教育部直屬211及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院校,還有中科院分支機構和眾多的央企研究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