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今天的河南還有沒有之前的輝煌,璀璨,中國中原之州,華夏文明之根,此功勛,河南不可磨滅。三,最新重大考古成果——2020年5月7號,河南鞏義宣布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位于河南鞏義的雙槐樹古國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1、農耕文明是中原文明的唯一特征,請問中原農耕文明發源于哪里,由誰教民稼穡而擴展的?
古中原汪洋如海,是黃河,漳河,等之流淤積的平原。最早有宛丘,象丘,龍丘,驥丘,宛丘多鳥,驥丘多鹿。漢江平原早于中原,中原農耕起源于神農氏炎帝,從漢江平原發展到中原宛丘,蔓延整個中原地區,注:源于民間傳說。今地質勘探屬實,古有湯谷,雷澤記載。湯谷并非是指大海,今運河河北,山東,安徽段,到宋時期還有八百里的水面,
2、農耕文化如何挖掘,體現在哪些方面?
既然稱之為文化,必須要體現歷史的積淀。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農耕文化,農業在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農耕文化輝煌燦爛,挖掘農耕文化,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一、要體現歷史性。農耕文化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提現利歷史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因此,農耕文化要體現從原始農業的刀耕火種轉變到耒耜等低級工具的使用,發展到人畜耕種,再發展到農業機械的普及,最后發展到今天的現代農業。
二、要體現文化性,農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農業工具的變革上,而每一次生產工具的變革必然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夜必然帶來社會文化的發展繁榮,而文化作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符號,必然從社會制度、生產方式、衣食住行、民俗藝術,甚至朝代更替等方面表現出來。因此,農耕文化必須通過這些方面的典型來襯托,三、要體現時代性。
3、黃河流域古代文明的中心是在河南嗎?
基本上可以這么說,一,史書記載,黃河流域古代文明主要發源于河洛地區。黃河文明的形成期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這時的黃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黃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區,以今天的河南省為核心。河洛文化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夏、商、周三代,洛陽一直是王畿——王朝的首都及其周邊地區,河南省內的斟鄩、商丘、安陽、鎬京、雒邑也都曾做過首都。二.多次考古出土的遺址及文物證明,河洛地區確為黃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地帶,考古學家們先后在安陽殷墟,登封王城崗,王灣遺址,后港遺址等,發掘出土了各類文物,完全證明了以河南為中心的地區就是黃河流域文明的核心。
西漢至北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陽和開封,上述都城均在河洛文化圈內,且多數朝代的都城均位于河南境內。三,最新重大考古成果——2020年5月7號,河南鞏義宣布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位于河南鞏義的雙槐樹古國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
4、為什么有人說“一部中國史,半部在河南”?
我個人認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句話名副其實,大家看到這句話別急著炮轟,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討交流,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今天的人們一提到河南省,想到的是什么?人口,農民工,素質差等等,我想用我的微薄之聲,替河南發聲,河南,河南人是有底蘊,有骨氣的。河南的經濟總量,在全國一二三排不上,但不靠海,沒有經濟特區,我們依然穩居全國前五位,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歷史上中國經濟唯一一次到達世界頂峰,并且遠遠甩開第二第三的時期,北宋的都城開封。商文化的發源地安陽,鄭國都城鄭州,十三朝古都洛陽,其實還有,不過歲月的犀利,戰爭的摧殘讓他們變了模樣,沒有入選著名的古都,比如宋國國都商丘,還有些雖不是都成但傳承久遠的城市,上古城市夏邑縣等,不管今天的河南還有沒有之前的輝煌,璀璨,中國中原之州,華夏文明之根,此功勛,河南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