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給孩子辦卡,而且還會和孩子一起閱讀。如果給孩子養(yǎng)成借書的習慣,就可以讓孩子盡情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書、鼓勵孩子珍惜時間讀書,同時在閱讀中注意愛護圖書,這樣借閱環(huán)保的行為我很支持,一個孩子經常到圖書館借書,一個孩子家里藏書多,我喜歡給孩子買書,而不是到圖書館借,盡管借書省錢、圖書館的書更全更多。
1、你會給孩子借書閱讀嗎?
暑假里,在書店辦了一張先買后還的購書卡。每次可以八折價格買三本書,一個月之內可以憑購物小票退還,假期先后借閱了6本圖書,即滿足了閱讀喜愛的圖書需求,又避免了書架擁擠,節(jié)約了資金,能夠留下真正喜愛的經典圖書。孩子讀書速度非常快,如果全靠買,恐怕這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支出,如果給孩子養(yǎng)成借書的習慣,就可以讓孩子盡情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書、鼓勵孩子珍惜時間讀書,同時在閱讀中注意愛護圖書,這樣借閱環(huán)保的行為我很支持。
現在孩子借書的渠道非常多:社區(qū)讀書室、學校圖書館、省市區(qū)各級圖書館、書店,都是孩子可以借閱圖書的地方,只要認真研究,總會找到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當然,對于低幼兒童,我不主張借書,低幼兒童閱讀圖書數量有限,感興趣的圖書要反復閱讀,孩子小容易損污圖書。另外,低幼的繪本制作精良,圖文并茂,本身就像精美的藝術品,買回來是一種享受,孩子長大后再送給別人,也是不錯的禮物,
2、如果你家孩子的幼兒園有一家繪本館,每周可以借書,你會給孩子辦卡嗎?
會給孩子辦卡,而且還會和孩子一起閱讀。我家寶貝上幼兒園的時候,報名送了一個月免費的體驗卡,寶寶比較喜歡,感覺不錯,后來就繼續(xù)預約,周六日也是開放的,可以帶寶寶去閱讀管閱讀,書的種類比較多,而且孩子喜歡有一個讀書的環(huán)境,閱讀興趣就是逐步培養(yǎng)的,現在孩子都有閱讀課,讓孩子多看書的前提是家長提供機會和平臺給他!。
3、媽媽們是經常帶孩子去專門的繪本館借書,還是自己給孩子購買繪本?
對于繪本的認知,我理解的大多繪本不分年齡段兒的,簡直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啦,從我家寶寶一周歲的時候就開始買繪本了,雖然那個時候他不會看,也不懂得如何去閱讀這個繪本。那我們就開始玩繪本,所以,與同齡的小朋友不同的是在其他小朋友還在撕繪本的時候,我們已經會翻繪本了,同樣一本繪本,在不同的年齡段會起到不同的作用。
比如在小的時候,可以用來識別顏色,學簡單的話語,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有一個故事的結構在,伴隨著對故事的感興趣,便會激發(fā)小朋友想認識字的欲望,那識字的任務就變成了自發(fā)性的,那這樣孩子在認字方面就會變的準確和簡單,我們居住的地方沒有繪本館,所以一直都是給孩子買繪本的。但是如果有條件我到是希望自己開一家繪本館,不單單是往外借繪本、賣繪本,而是教會爸爸媽媽們如何陪孩子們讀繪本、玩繪本,
4、請問讀書館借書和自己給小孩兒買繪本的區(qū)別在哪里?
我喜歡給孩子買書,而不是到圖書館借,盡管借書省錢、圖書館的書更全更多。之所以不去借,是因這2點非常重要的區(qū)別,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希望對您有啟發(fā)。1家里藏書多,跟孩子學習成績好是正相關的這個觀點不新鮮,我第一次見到這個觀點,是在史蒂芬·列維特和史蒂芬·都伯納兩人合著的超級暢銷書《魔鬼經濟學》中。這套書力求用經濟學的視角來解釋世界,
在第一部中,兩人列出了跟孩子學習成績好,高度相關的因素,其中有一條是:家里藏書多。作者剛開始對這個因素很不解,家里藏書多,如果意味著讀書多,的確是學習好的一個前提(讀書多,有好處)。但同樣是讀書多,去圖書館讀、去圖書館借回來讀,行嗎?于是,他們觀察了兩個孩子,一個孩子經常到圖書館借書,一個孩子家里藏書多。
結果,家里藏書多的孩子勝出,作者還總結了其他孩子,發(fā)現經常到圖書館讀書、借書,跟學習好的相關性并不大。當時看到這兒,我立即想到:要想讓孩子學習好的概率大,花幾萬塊錢在家里布置幾個書架就好了,然而,作者接下來的分析讓我徹底明白了,事情沒有那么簡單,第一:不惜花錢,買很多書,家庭條件肯定不錯,書不便宜,無論大人的還是小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