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耳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神經性耳鳴屬于主觀性或自覺性耳鳴,發病原因多,隨著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齡化以及工業、環境噪聲的增加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主要是由于虛導致的耳鳴,也有的是由于上焦有火引起的耳鳴,還有的是由于氣血虛導致的耳內聽神經供血不足引起的耳鳴。
1耳鳴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主要是由于虛導致的耳鳴,也有的是由于上焦有火引起的耳鳴,還有的是由于氣血虛導致的耳內聽神經供血不足引起的耳鳴。因此治療耳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對于腎虛耳鳴,可以通過口服左慈耳聾丸以及六味地黃丸等藥物進行治療,對于上焦有火引起耳鳴,可以通過口服黃連上清丸或者是牛黃上清丸等清熱去火的藥物進行治療。
2、中醫可以治療耳鳴嗎?
神經性耳鳴屬于主觀性或自覺性耳鳴,發病原因多,隨著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齡化以及工業、環境噪聲的增加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但神經性耳鳴的病機復雜,臨床診療均存在較大難度,是耳鼻咽喉科的疑難病證。中醫辨證論治對于耳鳴具有一定優勢,本文根據古今文獻,對神經性耳鳴的辨證與用藥方面略致淺議,以就正于同道。
一、耳鳴辨證,首辨虛實,次明臟腑耳鳴辨證,以虛實為綱,古人診耳鳴必辨虛實,《醫貫》卷五說:“耳鳴以手按之而不鳴或少減者,虛也;手按之而愈鳴者,實也。”《景岳全書》指出:“凡暴鳴而聲大者多實,漸鳴而聲細者多虛,少壯熱盛者多實,中衰無火者多虛,飲酒味厚,素多痰火者多實,質清脈細,素多勞倦者多虛,”耳鳴辨虛實,主要依據耳鳴的癥狀、起病、全身狀況等因素綜合分析。
一般而言,耳鳴暴發者多實,漸發者多虛;新鳴者多實,久鳴者多虛;耳鳴音調高亢者多虛,低沉者多實;鳴聲響度大甚者多實,響度小者多虛;鳴聲持續不歇多實,鳴聲日輕夜重多虛;以手按耳屏鳴聲愈響者多實,手按之鳴聲減小者多虛;年輕、體質壯實者耳鳴多實,老年、體質虛弱者耳鳴多虛,但臨床并非盡然;屬于風邪侵襲、肝火上擾、痰火上壅、氣滯血瘀證者屬實,屬于脾胃虛弱、心脾兩虧、肝腎陰虛、腎陽虧虛證者屬虛,但虛中挾實,實中挾虛,虛實挾雜證臨床并非少見,
耳鳴辨證,以臟腑辨證為立法用藥前提,但不排除采用氣血、陰陽、病因(主要是六淫之風邪、風熱、風寒,濕邪等)等辨證之法。從臟腑辨證角度看,耳鳴與五臟相關,耳鳴治肺,多為風邪侵襲所致(表現為外感所因,或有鼻塞不利,手摸頭面皮膚有異常感或致耳內響聲;可從疏風通絡,祛風止鳴立法,用清神散或銀翹散加減。《和劑局方》清神散組成:檀香、黨參、羌活、薄荷、荊芥穗、甘草、石膏、細辛),
耳鳴治肝與耳鳴治心治心之辨見后文。耳鳴治脾,多與脾胃虧虛(表現為倦怠乏力,納差便溏,耳鳴入夜明顯,舌淡,脈弱等;可從健脾益氣,升清利竅立法,藥用益氣聰明湯加減),痰火上壅(表現為耳鳴聲宏,耳脹悶,胸脘滿悶,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可從清熱化痰,降火止鳴立法,藥用清氣化痰丸加減),或脾虛痰濕(表現為倦怠納差,舌胖,苔膩;益氣健脾,除痰通竅立法,藥用六君子湯加減)。
耳鳴治腎,見于腎陰虧虛(表現為耳鳴夜甚,腰膝酸軟,頭暈眼花,五心煩熱,脈細數;可從陰補腎,降火止鳴立法,藥用耳聾左慈丸加減),腎陽虧虛(表現為耳鳴夜甚,腰膝酸軟,肢涼溺清,夜尿頻,脈沉遲弱;可從溫腎壯陽,引火歸原立法,藥用右歸原加減),或陰陽兩虛(表現為腰膝酸軟,性欲減退,齒搖發脫,耳鳴夜甚,五心煩熱,畏冷肢涼,脈沉弱無力;可從滋陰壯陽,補腎通竅立法,藥用腎氣丸加川牛膝、磁石、五味子、丹參之類),
但臨床上,單一證候少見,往往是多證同兼,宜辨明主證與次證(兼證),尤其是辨明與心、與肝的兼證。辨證明,才能立法妥,用藥驗,二、耳鳴重在調臟腑,治標酌從風火求耳鳴者,其本在臟腑失調,故治本之法,重在調理臟腑,或攻邪以疏風、清火、除痰、行氣、活血,或補虛以培氣血陰陽不足,然耳屬清竅,清竅不同,病機各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