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超市的費用不能看表面,還有水電費、場地費人員工資、水果損耗等,每斤能賺多少不得而知,但肯定比農民賺的多得多。中間商賺多少不知道,因為不知道中間商是以多少價錢批給超市的,從果農賣出的1.5元一斤的油桃到超市賣出11.8元一斤,可見農民的經濟地位、利益分配的偏差。
1、深圳的工資一般都是多少?
這個得以行業為大前提了。像我16年大學畢業來到深圳,在學校簽了一家深圳這邊的公司(技術人員方面發展的儲備干部),上班后天天開銑床,周六加班,還得倒班到手4000來塊,天天機械的重復著,干了3個月,沒進一步的工作安排。后面就果斷換了,在一家旋挖機制造廠做設計,(其實也就是出出圖,小改,畢竟都是成熟的產品)工資也就4000來塊,
2、湖北的油桃一塊五一斤,到了深圳超市11.8一斤,到底誰賺了?
湖北的油桃一塊五一斤,到了深圳超市11.8一斤,到底誰賺了?謝謝邀請!湖北的油桃一塊五一斤,到了深圳超市11.8一斤,只能說果農沒賺。從果園到超市出售,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中間商,二是超市直接到產地收購,中間商賺多少不知道,因為不知道中間商是以多少價錢批給超市的。無論是以什么方式,這樣的利益分配很不合理,
果農付出的勞動成本最大,風險最大,收益最小,甚至虧本。以超市直接到果園收購來看,從湖北到深圳、二十四小時之內可以到達,人工費、運費、儲存費,每斤大概需要1.5元,當然超市的費用不能看表面,還有水電費、場地費人員工資、水果損耗等,每斤能賺多少不得而知,但肯定比農民賺的多得多。較之果農起早摸黑的干、不知每斤能賺幾毛錢?農民確實難!生產所需的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特貴,賣出的農產品沒一樣值錢,
收成好的年份,能平平過。收成不好、要虧本,從果農賣出的1.5元一斤的油桃到超市賣出11.8元一斤,可見農民的經濟地位、利益分配的偏差。且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所有的農產品都不值錢,付出與收獲是成反比的,這難道不值得人們深思?不值得全社會去關注?中國十四億人口,農民八億多,農業始終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農民種田種到現在都有點不知所措了,種吧、沒有收入,不種、都已經五六十歲的年紀、既無一技之長、又不能外出打工,農民的出路在何方?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丞須提高農民的經濟地位,
而提高農民的經濟地位,必須從農民的產出入手。農民種植的農作物值錢了,經濟地位自然提升,光靠幫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農民辛辛苦苦,起早摸黑種出的油桃只賣一塊五角一斤,轉手超市賣十一塊八角一斤,利益分配相差太大,太打擊農民種植的信心了。如此發展下去,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在留言處留下寶貴意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探討三農問題,敬請關注三農創作者:英山人。
3、在深圳,普遍都是收入很高的嗎?
講講我的真實情況:我是做IT的,剛畢業那會在一家P2P公司,小公司,大概30人左右,各種崗位都有,大家都玩得挺好,因為新公司,然后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所以據我所知工資差別不大。以此為起點,說說我們目前的大概一個情況,首先我自己這幾年兜兜轉轉,還是處在IT的最基層,目前年薪大概在30W左右(非大廠),也有當時做IT的同事去了大廠的,收入比我高,大概40W左右(具體看年終獎)當時的同事有個后面自己去創業了,做的金融方案提供服務,具體的利潤收入不清楚,但是在平時的一些聊天中預估年利潤在200W以上,目前也是有十幾個人的團隊之前的客服小妹和行政妹子,現在也還是做類似的工作,薪資變化不大,大部分的年收入應該在10W以內有些同事是已經回去了老家的省會城市,或者地級市,年收入一般在15W以內,這還是做的比較好的,有些是自己回去做生意了,服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