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有三大火爐,而武漢就是其中之一,可見夏天的武漢在全國是出了名的熱,不僅如此,就連一些非洲朋友來到武漢之后,都直言夏天的武漢實在太熱,要回國去避暑。古代沒有電,古人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那是不是說明重慶夏天要比武漢熱呢,4天重慶——武漢勝;第五輪的PK,武漢再下一城。
1、武漢的夏天真的很炎熱嗎?
暑期,我國長江流域高溫伏旱驕陽似火,沿岸的南京、武漢、重慶,被人們形象地稱做“三大火爐”。有關部門把最高氣溫高于32℃的日子叫“暑熱日”,把最高氣溫高于37℃的日子叫“酷熱日”,南京、武漢、重慶這3個地方歷史上出現的極端最高氣溫都在40℃以上,其中武漢為41.3℃,南京為43℃,重慶為44℃,為何如此之熱呢?一些氣象學家經過考察研究,認為“三大火爐”的形成有以下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整個伏旱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已過,高空被副熱帶高壓控制著,高空氣流在下沉時逐漸增溫,平流作用微弱,風力極小,加上天空無云,碧空萬里,毒辣的太陽把大地曬得發燙。
大地又把高溫傳給空氣,使氣溫升高,這是“火爐”形成的主要原因,二是這3座城市都在長江河谷中,位置很低,好像處在鍋底一般。這里空氣密度很大,稠密的大氣對白天入射來的太陽輻射削弱不大,夜晚卻又阻止大量地面熱量向空中輻射冷卻,從而使得地面難于散熱,成為形成“火爐”的另一個原因,三是這3座城市均位于長江沿岸,周圍水田密布,溝渠縱橫,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水分蒸發很快,使空氣濕度增大。
2、古代,沒有電扇,沒有空調,怎么度過炎熱的夏天?
古代沒有電,古人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這個我也很感興趣,是呀,古代人是怎么度夏怎么避暑的。首先先談談我剛進社會時經歷體會,我家在農村,農村大家都知道,到處是田,不管是大路旁還是沿村都有小河,那時我在城里上班,冬天的時候晚上我下班回家,從城里越往鄉下騎越感覺到冷,很明顯的氣溫變化。所以我覺得古代時候的氣溫沒有現在這么炎熱,相對來說會好一點吧,畢竟農田河流多啊,更何況那時候也沒有太多的什么工業生產吧?還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大冬天河里的冰面上可以跑人,大人們去河邊洗菜必須帶個鋤頭,而現在我們這看不到那么厚的冰了,
其二,以前不長說到古井,也就是說古時候的人就知道挖井取水,那井水冬暖夏涼,相信他們也會利用井來冷藏食物,冰鎮水果,甚至用井水來降溫。所以也有說到那些皇親國戚達官貴族有錢人他們會請人挖地窖藏冰,就是把寒冬的冰塊收藏在地窖里,等來年夏季避暑降溫,原理我想,估計就和我們小時候看到的賣冰棍的,自行車后面綁個箱子,木箱里面塞著棉襖把冰棍保溫在里面,沿村叫賣。
3、為什么武漢的夏天那么熱?
眾所周知,中國有三大火爐,而武漢就是其中之一,可見夏天的武漢在全國是出了名的熱,不僅如此,就連一些非洲朋友來到武漢之后,都直言夏天的武漢實在太熱,要回國去避暑,那么武漢為什么會這么熱呢?其實武漢位于長江中下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形成高溫少雨,并且武漢屬于河谷地區,四周環山,散熱困難,使氣溫不斷升高,其次武漢作為工業城市,產生了大量的城市廢熱,形成了熱島效應,造成市中心溫度升高,再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就形成了武漢這座火爐。
4、武漢的夏天和重慶的夏天相比,哪個更熱?
重慶和武漢,都是傳統四大火爐的成員,而在最新的四大火爐榜單里頭,重慶依舊在列,而武漢卻名落孫山。那是不是說明重慶夏天要比武漢熱呢?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們要對這兩個城市一系列的氣溫數據進行PK,ROUND1——7~8月平均最高氣溫PK先來比較一下兩個城市7月份的平均最高氣溫:武漢33.0℃:33.4℃重慶——重慶勝;在來比較一下兩個城市8月份的平均最高氣溫:武漢32.7℃:33.6℃重慶——重慶勝;第一輪PK結果,重慶完勝!ROUND2——高溫日數PK氣象上將最高氣溫≥35℃稱作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