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北朝時期,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隋唐以來,由于造紙業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紙糊糊風箏;到了宋代,打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風箏,又名風箏、紙鸮,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五代時,葉莉曾將紙風箏放在線上作為官校的游戲,并創造性地在風箏頭上安裝了竹笛,風吹進竹笛,發出類似古箏的聲音,故名“風箏”,應該說這是風箏的前身,”“風箏”的意思是風箏。
風箏,又名風箏、紙鸮,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說能工巧匠魯班曾經“把竹子剪成喜鵲,讓它飛起來”。應該說這是風箏的前身。五代時,葉莉曾將紙風箏放在線上作為官校的游戲,并創造性地在風箏頭上安裝了竹笛,風吹進竹笛,發出類似古箏的聲音,故名“風箏”。到了宋代,出現了“神火烏鴉”,用風箏裝載火藥,扔到敵營上空,達到軍事目的。難怪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把風箏列為中華民族的重大科學發明之一。DC華盛頓州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里也有一塊告示板,上面寫著:“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2、 風箏的由來 風箏 起源于哪里1和風箏是我國東周、春秋時期的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據傳說,翟墨用木頭制作了木鳥,歷時三年研制而成,是最早的人類風箏-1/,后來,魯班在翟墨用竹子改進了風箏的材質。直到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才把風箏做成紙,稱為“紙風箏”,2.南北朝時期,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隋唐以來,由于造紙業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紙糊糊風箏;到了宋代,打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代周覓在《老武林》中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去郊外放風箏,黃昏歸來,”“風箏”的意思是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宋代蘇漢臣的《詩百首》中都有風箏的生動場景。